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叶金福 > 列表

叶金福: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需多方发力

2025-07-21 09:54:37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眼下,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成了许多消费者的一种购买方式。而消费者在网购商品之后可享受评价权,如果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满意的,可给予“好评”。相反,如果对商...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日前,有媒体曝光某平台“零差评造假产业链”,揭露了网络水军通过暗语接单、伪造交易、操控评价等手法制造假消费信息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7月20日《经济日报》)

  眼下,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成了许多消费者的一种购买方式。而消费者在网购商品之后可享受评价权,如果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满意的,可给予“好评”。相反,如果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不满意的,也可以给予“差评”,这既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消费者对商家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种有效监督。可以说,对网购商品给予客观理性的评价,既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也能为其他消费者选购商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电商为了达到商品好卖,以求盈利的目的,竟采取“零差评造假”这种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误导、欺骗消费者,使得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了损害,同时也扰乱了平台评价机制,破坏了电商平台生态,并最终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我国《电子商务法》明确指出,“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可见,“零差评造假”既有违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又是一种违法行为。

  笔者以为,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还需多方发力。首先,网络电商平台应积极承担起严把关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好评价的审核关,切莫任凭无良电商通过“零差评造假”不法行为扰乱公平竞争的消费秩序和消费环境。

  其次,市场监管、消保委等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和查处的职责,一旦发现无良电商存在“零差评造假”不法行为,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多种处罚方式,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自觉遵守行业规则。

  其三,消费者一旦遇到无良电商“零差评造假”不法行为,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学会依法维权。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任凭无良电商误导和欺骗,助长其“零差评造假”的嚣张气焰。同时,消费者也要自觉拒绝参与刷单,共同守护良好的消费环境。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商诚信和守法教育,让电商充分认识到“零差评造假”的危害性和违法性,遵守诚信经营、平等竞争和守法营销的商业原则,自觉远离“零差评造假”不正当竞争行为。

  只有平台、监管和消费者形成联动,共同发力,才能斩断“零差评造假产业链”,净化网购商品评价体系,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良性的网购环境。

更多

热门关键词:造假 叶金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