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以初心为墨,书就新时代劳动者典范

作者:徐蕾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中国海员工会大国工匠荣誉获得者,聊建四公司李振月受邀参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活动并做示范宣讲。这位从建筑工地走出的中共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工匠精神” 的深层内涵,更以党员的初心使命为这一精神注入了红色灵魂。他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广大劳动者前行的道路,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
李振月的成长之路,是一部拼搏奋斗的传奇。初中毕业便踏入建筑工地,他从水暖学徒工起步,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没有丝毫退缩。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的岁月里,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水暖安装技术,面对复杂的施工图纸和构件精度要求,细心钻研,力求每个细节完美。正是这份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让他从普通农民工成长为技术骨干。这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对知识的渴望,对工作的热爱。在李振月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逆袭传奇,更是一面照见普通人奋斗力量的镜子。他用三十年光阴写就的成长轨迹,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从教科书里的概念,变成了车间里可触摸的扳手、工地上看得见的汗水。
创新的起点,往往是对 “理所当然” 的质疑,这背后 “较真碰硬” 的责任意识。2002年冬天,李振月所施工的排水管道出了意外,于是他把整整一栋6层高的居民楼管道全部拆掉重做。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他做了30次多次实验,最后在装修工地上找到了“灵感”,将装饰灯装修时使用的钻头,运用到了管道施工中,一个小小的钻头,让模板开孔更容易、更规则,最终解决了问题。李振月敢于挑战传统施工工艺,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克诸多技术难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程材料。他先后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多项工艺被业内沿用至今。
没有惊天动地的奇遇,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有的只是“把当下的事做好”的定力。李振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所谓“逆袭”,不过是把别人用来抱怨的时间,花在了打磨手艺上;把别人追求“速成”的浮躁,换成了“慢慢来”的耐心。从车间到讲堂,从扳手到话筒,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双长满老茧却始终有力的手——那是劳动者最骄傲的勋章,也是普通人最可靠的底气。
当前,科技攻关需要这种打破常规的魄力,乡村振兴需要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应学习这种扎根基层、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许多党员身处基层一线,工作琐碎复杂,但只要有李振月这般对工作的执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无论是乡村振兴的一线,还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前沿,都需要党员干部静下心来,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切实解决群众的 “急难愁盼” 问题。
当“工匠精神”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标语,当“劳动光荣”能在身边人身上找到具体注脚,当我们把岗位当阵地,把问题当课题,把群众期盼当创新方向。我们就会明白,最好的时代,从不辜负认真做事的人;最动人的传奇,永远写在普通人的奋斗日历上。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陈镜伊:年轻干部常需“向下求索”
廖卫芳:医保药店设置“阴阳价”亟须合力纠治
刘苏怡:七一星火永燃 照亮时代征途
维扬书生:“石墩长蛇阵”是一种典型的懒政
维扬书生:给校园碳板跑鞋热降降温
宁海华:落笔生辉 青春圆梦--写给高考的你
李永波:以严实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廖卫芳:让保租房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安居礼
维扬书生:地铁宣传片也不能“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