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别让“直播间”沦为坑老间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一场看似温情的“养生讲座”,一款号称“老干部专用”的保健品,几句“叔叔阿姨”的亲昵称呼,就可能让老年人掏出高额积蓄购买价格虚高的“神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揭露了私域直播间针对老年人的新型营销陷阱。这些藏在微信群、小程序里的直播间,正在用“温情+伪科学”的骗术,掏空老年群体的腰包。(7月7日《燕赵老年报》)
眼下,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盛行,售卖老年产品的直播间也多了起来。但由于一些直播间虚假宣传,夸大功效,大打“亲情牌”,致使直播间成了“坑老间”。直播间成了“坑老间”,这不仅是一种消费欺诈行为,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更会影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直播间成“坑老间”,原因有二,一是部分主播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对套路营销抱有侥幸,只图短期利益;二是监管存在一定漏洞和盲区,平台在把关方面也存在不足。
防范直播间沦为“坑老间”,还需多方协同发力。首先,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不妨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通过严监管、严督查,提升直播间老年产品的安全监管效能,严防直播间成为“坑老间”。
其次,执法部门应严格落实好民法典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要求,对直播间“坑老”行为依法严惩重处,不妨通过高额罚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禁业代价”,让他们“痛到不敢再犯”。同时,要进一步畅通老年消费者维权通道,鼓励和方便老年消费者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其三,直播平台应加强对直播带货的管理,严格审查直播带货人员的身份和内容,建立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同时,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及时筛查、屏蔽、关停各种“坑老”直播,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此外,相关职能部门不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专题讲座、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辨别直播间售卖老年产品的真伪性,从而切实提升老年人的防骗识骗能力,避免陷入直播间“坑老”骗局。
我们相信,只要监管、执法、平台三方形成合力,再辅以提升老年人的防骗识骗能力,就一定能有效打击整治直播间的“坑老”行为,从而让直播间不再成为“坑老间”。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维扬书生:“石墩长蛇阵”是一种典型的懒政
维扬书生:给校园碳板跑鞋热降降温
宁海华:落笔生辉 青春圆梦--写给高考的你
李永波:以严实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廖卫芳:让保租房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安居礼
维扬书生:地铁宣传片也不能“跑偏”
陶淑杰:聊城交警执法行动撕开未成年人保护之
王毓:“事事上心”赢取群众“时时放心”
徐蕾:解锁特色课程密码,点燃教育提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