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青春担当
作者:王毓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基层干部不仅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更是改革创新的最先一公里探索者。作为奋战在一线的年轻干部,我们既承载着组织的信任,也肩负着群众的期盼,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才能在广袤乡村大地上书写属于年轻一代的奋斗篇章。
担当是年轻干部的政治底色。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带民致富到产业发展,每一项任务都是对干部担当精神的现实考验。年轻干部的优势在于朝气蓬勃,劣势在于经验不足,唯有以担当补足经验短板,才能在实战中快速成长。在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80后村支书周成军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面对初期村民的不理解,他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将贫困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点;在浙江安吉,年轻干部团队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用科技手段破解山区治理难题。担当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的具体行动。年轻干部尤其要克服洗碗效应,不能怕做多错多,宁可少干不干,乡村振兴没有旁观者,只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作为,才能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积累经验、赢得信任。
创新是破解基层难题的金钥匙。基层工作面临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干部创造性地解决。年轻干部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更应当成为基层创新的生力军。创新首先要突出问题导向。在四川成都战旗村,年轻干部发现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便引入农业+文创模式,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使村民收入翻番;在福建宁德,基层干部创新海上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渔排居民的管理难题;95后选调生小张在驻村期间,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村里特产,一个月带货超50万元;某镇年轻干部开发智慧党建小程序,让流动党员管理不再难。基层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年轻干部完全可以将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等新理念融入传统工作,要遵循小切口、大成效原则,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实效。
在实干中锤炼担当创新的真本领。担当作为不是蛮干,积极创新不是空想,年轻干部需要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首先,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年轻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用脚力丈量民情,用眼力发现问题,用脑力思考对策,用笔力总结经验。只有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人的振兴,年轻干部要学会用群众语言沟通,用群众方法办事。在推动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工作中,要善于找到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通过示范带动而非行政命令推动工作。最后,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基层工作见效慢、周期长,年轻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像毛竹一样,前四年只长几厘米,第五年开始每天长30厘米,要甘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搞形象工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口碑。
乡村振兴是年轻干部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珍惜机遇、勇担使命,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担当的宽肩膀,磨砺创新的真本领,用青春和智慧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维扬书生:“石墩长蛇阵”是一种典型的懒政
维扬书生:给校园碳板跑鞋热降降温
宁海华:落笔生辉 青春圆梦--写给高考的你
李永波:以严实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廖卫芳:让保租房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安居礼
维扬书生:地铁宣传片也不能“跑偏”
陶淑杰:聊城交警执法行动撕开未成年人保护之
王毓:“事事上心”赢取群众“时时放心”
徐蕾:解锁特色课程密码,点燃教育提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