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伊:年轻干部常需“向下求索”
作者:陈镜伊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年轻干部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怀揣着梦想与激情,肩负着使命与担当。然而,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唯有常怀“向下求索”之心,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才能在风雨洗礼中茁壮成长,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向下求索,是年轻干部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必修课”。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地。这里没有办公室里的舒适与安逸,却有着最真实的社会面貌和最复杂的工作场景。年轻干部投身基层,就如同置身于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能够在处理家长里短、解决邻里纠纷中学会沟通协调;在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提升谋划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矛盾冲突中锻炼应急本领。每一次与群众的交流、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都能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磨砺中增长才干。
向下求索,是年轻干部了解民情、服务群众的“必经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年轻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知道群众的需求在哪里、痛点在哪里。蹲下身子,才能看到群众生活的真实状况;倾听心声,才能感受群众内心的喜怒哀乐。当年轻干部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就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向下求索,是年轻干部锤炼意志、砥砺品格的“磨刀石”。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在这里,年轻干部会遇到不理解、不支持,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但正是这些困难和磨砺,能够锤炼年轻干部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变得更加坚韧不拔、成熟稳重。在基层的“大熔炉”中,年轻干部要学会在逆境中坚守,在压力下奋进,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越一道又一道沟坎。同时,基层的淳朴民风和务实作风,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干部,让他们摒弃浮躁和功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向下求索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要年轻干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扎根基层、深耕细作,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组织上也要为年轻干部向下求索创造良好条件,搭建成长平台,让他们在基层有舞台、有空间、有奔头。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年轻干部常需“向下求索”,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向下求索的姿态,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医保药店设置“阴阳价”亟须合力纠治
刘苏怡:七一星火永燃 照亮时代征途
维扬书生:“石墩长蛇阵”是一种典型的懒政
维扬书生:给校园碳板跑鞋热降降温
宁海华:落笔生辉 青春圆梦--写给高考的你
李永波:以严实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廖卫芳:让保租房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安居礼
维扬书生:地铁宣传片也不能“跑偏”
陶淑杰:聊城交警执法行动撕开未成年人保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