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乔楠:“天价罚单”反转背后,执法该补哪堂课
作者:董乔楠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山东临沂一小饭馆因一条短视频被认定违法广告,面临45万元罚款,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一事件,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市场监管执法案例,实则暴露出当前执法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给执法部门如何提升公信力敲响了警钟。(7月11日 指尖新闻)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起执法事件都可能在网络的放大镜下被无限放大。此次事件中,饭馆老板仅仅因为在短视频中用方言标注了“蛤蟆汤”,就被定性为违法广告,且面临高额罚款,这样的处罚决定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难以接受。从公众反馈来看,大家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执法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上。一方面,将日常生活化的短视频认定为商业广告,是否存在对广告法的过度解读?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商家的主观意图、行为后果以及当地的语言文化习惯?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公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
执法公信力,是执法部门开展工作的基石,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支撑。它不仅仅体现在依法依规办事上,更体现在执法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对民意的尊重和回应上。一次不合理的执法,带来的可能是公众对整个执法体系的信任危机。正如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只有秉持公正之心,严格规范执法,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树立起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那么,面对这样的舆情事件,执法部门该如何应对,才能挽回公信力呢?首先,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执法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复盘和审查。如果执法存在瑕疵或错误,应勇于承认并及时纠正,切不可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而遮遮掩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及时纠错不仅不会损害执法部门的形象,反而会彰显其勇于担当、追求真理的态度,赢得公众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在信息时代,“堵”不如“疏”,与其任由谣言和不实猜测在网络上蔓延,不如主动发声,公开执法依据、过程和细节,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让公众了解执法的来龙去脉。同时,要认真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批评,将公众的监督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动力。
再者,要强化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素养。执法人员是执法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加强业务培训,让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避免机械执法、过度执法;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做到公正用权、廉洁执法。
“45万罚单”事件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契机。它提醒着执法部门要补好执法为民的一堂课,在推进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一次执法中彰显法治的力量和温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陈镜伊:年轻干部常需“向下求索”
廖卫芳:医保药店设置“阴阳价”亟须合力纠治
刘苏怡:七一星火永燃 照亮时代征途
维扬书生:“石墩长蛇阵”是一种典型的懒政
维扬书生:给校园碳板跑鞋热降降温
宁海华:落笔生辉 青春圆梦--写给高考的你
李永波:以严实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廖卫芳:让保租房成为更多高校毕业生的安居礼
维扬书生:地铁宣传片也不能“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