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才国:“警服”充当婚庆道具,公权尊严岂容亵渎
作者:艾才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1月5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巧报派出所查处一起非法穿着、佩戴仿制警用制式服装案件。(11月12日央视网)
经巧报派出所查实,8名婚车服务人员为追求婚庆排场,身着网购的与公安骑警高度相似的仿制警服充当开路车队,让现场群众真假难辨。这场看似“热闹”的婚礼闹剧,实则是对法律规则的公然漠视,对警用制式服装所承载的公权尊严的粗暴践踏,令人警醒,最终受到严厉惩处纯属活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警用制式服装从来不是可随意买卖、穿戴的普通服饰,而是被法律赋予专属属性的公权力符号。《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早已明确界定,警服及相关标志为人民警察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贩卖、持有、使用。夏某某等8人既非正式人民警察,也非警务辅助人员,仅凭迎合婚庆排场需求、谋取经营利益的私心,便网购仿制警服招摇过市,其行为已然构成违法。为逐利罔顾法律、滥用公权符号,最终被处以1000元罚款、仿制警服被依法没收,正是“违法必受罚”的必然结局。
“公权不可亵,底线不可破。” 警服之所以神圣,不仅在于其制式的专属与庄重,更在于背后承载的是国家强制力、社会公信力与民众的安全感。夏某某等人将仿制警服当作招揽生意的“噱头”,用公权符号为商业利益背书,看似满足了婚庆排场的需求,实则严重混淆了公与私的边界。当本应代表正义与秩序的警服,沦为私人庆典的“装饰”,既会让群众对执法主体产生误判,更会消解公权力的严肃性、侵蚀社会对法治的信任,其危害绝不可小觑。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这起用仿制警服为婚礼开路案件的查处,为各方敲响了响亮警钟:警用制式服装是公权专属符号,绝不容许任何环节的违规操作。生产厂家需严守法律红线,坚决杜绝非法制造仿制警用品;网络平台要压实监管责任,彻底堵住违禁品的流通漏洞;每个公民与市场主体都应心存敬畏、提升法律觉悟,恪守法律底线,绝不将公权专属符号当作“撑场面”的工具。
“敬畏之心不可无,法治之线不可越。” 让我们从这起穿着仿制警服为婚礼开路的案件中深刻吸取教训,始终敬畏公权、恪守法律底线,让尊重专属符号、守护法治秩序成为全民自觉,共同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狗未栓绳致人伤残,狗主人负全责不冤
李永波:人要跳出舒适区
王毓:筑巢引凤 固本育林 打造人才发展新业态
陶淑杰:让基层干部多些务实泥土味
李永波:人要学会自律
丁邦芬:莫让“规划”成了“空话”
王海燕:涵养“冬藏”之功,扎根积累不浮躁
商家给服装加上“巨无霸”吊牌,让谁尴尬?
李永波:人要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