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丁邦芬:莫让“规划”成了“空话”

2025-11-10 10:23:4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规划悬而不落,折射出执行与愿景之间的“断层”。群众的期待朴素而具体——不是效果图的精美、不是汇报数据的亮眼,而是出行的路是否平整、孩子的学位是否充足、看病就医是否便捷...

  作者:丁邦芬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规划的价值,不在于文本的厚重、蓝图的华美,而在于其能否真正从纸面落到地面,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实际成果。当前,“已纳入规划”成为一些地方回应群众关切的常用说法,但若规划总是“今年编制、明年重启”,就极易沦为消耗公信力的“空头承诺”。

  规划悬而不落,折射出执行与愿景之间的“断层”。群众的期待朴素而具体——不是效果图的精美、不是汇报数据的亮眼,而是出行的路是否平整、孩子的学位是否充足、看病就医是否便捷。当规划始终停留在“将来时”,凉的不仅是群众的心,更是党和政府的信誉。

  细究规划“空转”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陷入了重“编制”轻“执行”的工作误区。有的将规划编制本身视为终点,“开幕轰轰烈烈,落实无声无息”;有的把“已规划”当作回应各方关切的“标准答案”,重口头承诺而轻实际兑现;还有的缺乏攻坚克难的韧劲,启动时大张旗鼓,遇到阻力便步履维艰。这些现象,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现实反映。

  规划绝非“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要让蓝图成为实景,必须构建从谋划、执行到监督、评估的完整闭环。一个真正能落地的规划,既需要前瞻性的视野,更需要清晰的实施路径、可靠的资源保障和刚性的约束机制。这如同耕作,不能只问播种、不问管护;亦如建屋,不可只绘图纸、不备料施工。

  推动规划落地,考验的是“钉钉子”的功夫。钉钉子不能一锤了事,需要持续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直至钉牢钉实。落实规划尤需这般韧劲,对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规划,更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真正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干部是规划落地的决定性力量。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规划落实成效作为衡量干部担当尽责的重要标尺。健全激励机制,为那些在落实中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提供舞台;完善问责机制,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让“躺平式干部”无处容身,让敷衍塞责者过关不易。

  群众满意是检验规划成效的最终标准。要敞开大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扎实的政务公开、有效的民主评议,邀请群众成为规划落实的评判者。当规划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年年规划年年空”的痼疾便难有生存之地。

  “十五五”征程即将启幕。每一个“已纳入规划”的表述,都应是一份必须兑现的责任状。必须少一些“正在推进”的托词,多一些“已经完成”的实绩;少一些“明年再说”的推诿,多一些“立即就办”的担当,让每一项规划都浸润实干汗水、烙下实践印记。

更多

热门关键词:规划 空话 丁邦芬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