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马路“低头族”:公共安全的隐形杀手
马路参与者(行人、骑行者、驾驶人)途中看手机的行为已成为全民关注的交通安全痛点,相关舆情呈“高频曝光+强烈谴责+呼吁严管”的三重特征。短视频平台成为舆情发酵主阵地,典型事故案例点赞量最高超10万次,网友普遍吐槽该行为“既害己又害人”,对道路安全秩序造成严重干扰,呼吁加强执法与宣传引导的声量持续攀升。我们都形象的称他们为“低头族”。
马路“低头族”绝非个人习惯小事,而是直接威胁他人与自身生命的公共安全隐患——行人看手机无视信号灯、横穿马路,骑行者分心操控车辆偏离路线,驾驶人刷手机导致反应延迟,每一种行为都在瓦解道路通行秩序,将自己和他人置于险境。
据相关数据显示,驾驶时看手机的反应速度比酒驾慢35%,事故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电动自行车骑行看手机的事故率高出4-5倍,且重伤致死比例极高。这些行为不仅会引发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还可能连锁导致交通拥堵,破坏公共安全环境,本质是对他人生命权与公共利益的漠视。
治理马路“低头族”,需要强化执法,呼吁扩大处罚范围,将骑行、驾车看手机纳入常态化严查,利用科技手段精准抓拍追责;加强宣传,建议通过事故案例警示、校园/社区科普等方式,提升全民道路安全意识;明确规范,对驾驶中使用手机导航等争议场景,呼吁出台清晰执法标准,避免认知模糊。
总之治理好马路“低头族”需通过立法处罚抬高违法成本,更要靠全民安全意识觉醒——放下手机、专注行路,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守护公共安全的基本底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维扬书生:市监局辟谣“大检查”还不够
李璐:晒粮晒出新风尚,信义点亮乡村魂
两月内同时筹备两场婚礼 板子不能只打骗子
徐金涛:理好“旧账”方见真担当
李璐:“三色赋能”让党员教育“入脑见行”
陶淑杰:以制为纲熔铸青年干部“亲清勤廉”新
王帅:聚焦“第五卷”,在学思践悟中汲取真理
霍力伟:从《沉默的荣耀》看青年干部的精神传
李永波:以勤学善思践悟筑牢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