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王毓:筑巢引凤 固本育林 打造人才发展新业态

2025-11-13 08:53:2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真切回应,精准对接人才的多元化、高层次需求。引才的首要前提,是深刻理解并回应人才的真实需求。人才渴望的是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看重的是所在单位或地区的产业层次...

  作者:王毓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渴望人才。广大基层党组织必须挺立潮头、担当主力,把识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用才的机制贯通起来,构建起“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真切回应,精准对接人才的多元化、高层次需求。引才的首要前提,是深刻理解并回应人才的真实需求。人才渴望的是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看重的是所在单位或地区的产业层次、科研条件、创新氛围以及职业上升通道。过去单纯依靠“高薪厚禄”的“硬”吸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期望。因此,人才工作必须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和“合伙人思维”,站在人才的角度,审视并优化我们的政策体系与服务供给,提供清晰可见的成长路径,配备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重要“软实力”,在宜居环境、城市配套、文化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下足功夫,并对人才给予尊重、信任和厚望,实现从“引得来”到“心已归”的转变。

  目光长远,构建全链条、可持续的人才培育体系。引进人才是“输血”,培育本土人才则是“造血”。一个健康的人才生态,必然是引进与培育并重,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不仅要强化教育根基,储备未来力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长远发展储备源源不断的青年才俊,同时要注重在职培养,激发持续活力,建立覆盖各类人才的终身学习体系和支持政策,支持人才交流进修,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对于关键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提升计划。另一方面,要敢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发展通道,打破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创造更多机会,敢于在重大任务中锻炼他们,形成“英雄不问出处”的良好局面。

  激发动能,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人才发展氛围。一个能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潜力的环境,是人才生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标志。我们要实施更加精准灵活的人才引进策略,推行“揭榜挂帅”、“按图索骥”式引才,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编制“人才地图”。一方面,尊重科研规律,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保护“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与耐心,允许在创新过程中试错甚至失败。积极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促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与高效配置。另一方面,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人才服务专窗或数字平台,在安居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营造重视人才、关爱人才的组织文化,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更多

热门关键词:招商 引资 王毓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