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晨悦:打破“35岁门槛”,迎接机遇与挑战
2025年11月1日,上海市公务员局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报考年龄上限从35岁放宽至38岁。(11月1号澎湃新闻)
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对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呼应,更折射出公务员招录制度向更包容、更科学方向演进的趋势。招录规模扩大、岗位结构优化、专业科目笔试强化等举措,公务员考试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元人才,同时也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年龄放宽重新审视人才价值。长期以来,“35岁”成为职场人难以逾越的年龄门槛,将年龄上限放宽至38岁,既是对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实,也是对人才价值的重新审视。年龄限制的放宽,意味着更多有经验、有沉淀的职场人有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明确要求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大龄考生凭借其社会经验和管理能力,可能比应届生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基层治理、专业技术等需要成熟心智和丰富阅历的岗位。
扩招与专项并举适配高质量发展。公务员考试呈现“总体扩招、结构优化”的特点,这一变化与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目标高度契合,一方面,通过扩招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结构,将行政执法类纳入统一考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对大龄考生而言,岗位选择需聚焦自身优势,避免与应届生在“三不限”岗位上硬碰硬;对应届生来说,则需精准匹配条件,利用身份优势争取专项招录机会。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放与精准并存构建人才新生态。招录新政是制度创新与实际需求的结合。年龄放宽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尊重,结构优化适应了城市治理的转型,专业笔试强化了人岗适配性。对考生来说,无论是大龄职场人还是应届高校生,都需在政策变化中找准定位,将个人优势与岗位需求深度结合。而对招录机关而言,如何通过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完善评价标准,真正实现“择优录用”,仍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务员考试的这些调整,不仅为求职者打开了更广阔的通道,也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更多元化的活力。这种开放与精准并存的招录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艾才国:东北大米“广州造”?别拿“品牌”当
王毓:立冬时节奋楫行 青春为民践初心
廖卫芳:别再玩弄“先涨价后打折”的套路了
越办越好昂扬中国担当 常办常新赋能世界奔腾
“《今日说法》主持人被骗”是一记响亮的防骗
刘苏怡:贾寨镇“重阳宴”以共富食堂烹出乡村
武艳君:非遗进京圈新粉 千年文脉放光彩
维扬书生:市监局辟谣“大检查”还不够
李璐:晒粮晒出新风尚,信义点亮乡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