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殷建光:该走出“网络投票”沉迷症了

2025-08-23 10:49:2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这场争议,不仅指向一次校服投票的漏洞,更该让我们反思:对“网络投票”的过度依赖,是否已成一种需要警惕的“沉迷症”?...

     作者:殷建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沈阳市中小学校服网络投票引发争议:有网友反映投票链接存在漏洞,无需实名,清除浏览器记录即可无限次投票,部分款式一小时内暴涨数万票,更有家长质疑“呼声最高的浅灰、浅紫系列,票数竟被公认‘最丑’的款式远超”。负责技术支持的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网络信息部表示,已监测到异常,正请第三方机构鉴定。(8月23日央广网)

  这场争议,不仅指向一次校服投票的漏洞,更该让我们反思:对“网络投票”的过度依赖,是否已成一种需要警惕的“沉迷症”?

  网络投票选校服,看似民主,实则失真。校服的使用者是学生,评判权本应交给穿校服的孩子。学校完全可以通过班级讨论、年级问卷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这种“小范围、针对性”的意见收集,远比开放式网络投票更贴合实际。反观此次投票,漏洞丛生的技术、可操纵的票数,不仅背离了“尊重民意”的初衷,更可能让最终结果与学生真实喜好背道而驰。这样的投票,除了制造“民主作秀”的噱头,实则意义寥寥。

  网络投票的隐忧,公平易被消解,初心常被架空。如今,网络投票似乎成了“万能工具”:评先进、选方案、定设计……动辄拉上全网参与。表面看,这是“开门纳谏”,实则暗藏弊端:技术漏洞让刷票有机可乘,亲友拉票稀释了真实意见,花钱买“水军”更是直接践踏公平。当投票结果可以被操纵,当“人气”取代“民意”,所谓的“民主决策”便成了空中楼阁。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度依赖网络投票,可能让决策者懒于深入调研,用“点击量”替代“接地气”的判断,最终偏离问题本质。

  走出沉迷,用扎实调研替代“指尖投票”。拒绝盲目依赖网络投票,不代表否定民意,而是要寻求更科学的方式——回归“调查研究”的本质。真正的调研,不该是“圈定人群”的预设答案,也不是“走过场”的表面功夫,而应是“不打招呼、直奔基层”:到学生中间问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校服,到家长身边听听他们的真实顾虑,到一线看看实际需求是什么。就像在街头巷尾与普通人聊天,在小饭馆里听几句掏心窝的话,这样的“笨办法”,往往能摸到最真实的脉搏。

  无论是学校选校服、单位评先进,还是其他公共事务,都该少些“指尖上的投票”,多些“脚底下的调研”。网络是服务工作的工具,而非逃避责任的捷径;线上的声音需要倾听,但线下的脚步更不能停歇。只有既善用网络了解民情,又坚持深入基层体察民意,才能做出真正贴合实际、赢得认同的决策。

更多

热门关键词:投票 殷建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