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宁海华:从《南京照相馆》看平凡的力量

2025-08-18 11:47:15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在硝烟弥漫的乱世里,活着成了人们最强烈的愿望。邮递员阿昌为了活下来,顺势谎称自己是照相馆学徒;小演员林毓秀为了获得通行证,谎称自己是阿昌的女朋友;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为了...

  作者:宁海华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引发热烈反响。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影片以艺术手段还原了193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带我们重回南京大屠杀的至暗时刻,也带我们看到了那些平凡百姓在极端环境下的非凡选择,传递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在硝烟弥漫的乱世里,活着成了人们最强烈的愿望。邮递员阿昌为了活下来,顺势谎称自己是照相馆学徒;小演员林毓秀为了获得通行证,谎称自己是阿昌的女朋友;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为了活下去,蜷缩在地窖里生活;溃败士兵宋存义为了活下来选择装死,并躲进了林毓秀的皮箱;而翻译王广海,认定了中国的“败局”,一门心思当翻译讨好日本人,在卑躬屈膝中换取活命的机会。在这人人自危的年月里,尊严和理想都成了奢侈,唯有活下去,成了所有人最卑微也最执着的念想,小小的照相馆成了相对安全的短暂栖留地。

  在家园被毁的愤怒中,善良成了人们最坚实的铠甲。小演员林毓秀被逼着为日本人唱戏遭调戏时,士兵宋存义拉了电闸制造了混乱;当得知日本照相专家已经抵达、照相馆的秘密即将暴露时,又是宋存义默默擦亮刺刀,用自己的一条命换来了照相馆短暂的安宁。在生死抉择面前,人性的光辉愈发耀眼——阿昌和林毓秀攥着仅有的两张通行证,却把生的机会让给了照相馆老板娘母女;当安全区的围墙近在咫尺,老金毅然转身扰乱敌人,用血肉之躯为林毓秀和幼子筑起最后一道屏障。这些普通人以最朴素的善良彼此守护,阿昌至死都以为,他成功地救活了所有人。生命固然珍贵,但当其与人性碰撞时,这些善良的灵魂总是散发耀眼的光芒,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守望相助。

  在黑暗笼罩的绝境里,勇敢成了刺破长夜的光芒。当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被冲洗出来,当看到同胞惨遭凌虐的画面,所有人的愤怒都化作了同一个信念--将这些犯罪铁证带出去。这段真实的历史发生在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期间: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本军官送来的胶卷时,赫然发现全是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冒着生命危险,他偷偷多洗印了数十张照片,并将其中最关键的16张装订成册,这本血泪相册后来辗转到了南京青年吴旋手中,最终使其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铁证。不论是电影,还是真实历史,都展现了普通人在黑暗年代里的非凡勇气:他们并非军人,也没有武器,却以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真相,捍卫正义。中国人的勇敢,往往体现在沉默的坚持、隐忍的抗争之中,它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烈,却如暗夜中的微光,一点一点汇聚,最终照亮历史的深渊。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南京照相馆》提供的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堂人性课。它提醒我们,历史的重量不仅由那些宏大的战役和叙事构成,也由无数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微小抉择累积而成,这些平凡的力量汇聚成了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

更多

热门关键词:南京 宁海华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