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廖卫芳:为“职业打假人”撑起一把法治保护伞

2025-08-18 09:59:2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无良商家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过期产品、“三无产品”时,一旦被消费者投诉举报,或要求“十倍赔偿”时,往往不去反思自己的过错行为,反而理直气壮地...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形成了《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于2025年8月 6 日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并从多方面对投诉举报处理办法进行了完善。(2月25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职业打假人”的不断涌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过期产品、“三无产品”等被揪出,既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厂商制假售假的嚣张气焰,又使我们的市场环境得到不断净化。可以说,“职业打假人”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无良商家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过期产品、“三无产品”时,一旦被消费者投诉举报,或要求“十倍赔偿”时,往往不去反思自己的过错行为,反而理直气壮地以消费者是“职业打假人”而拒绝赔偿,这无疑是一种颠倒黑白。试问,如果商家不制假售假,“职业打假人”能成功打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此,笔者以为,不管消费者是不是“职业打假人”,都应受到法律保护,而不应让其孤立无援。一方面,监管部门应主动与打假人站在一边,为其撑腰、鼓气,而不应让“职业打假人”成为不法商家拒绝赔偿的“挡箭牌”。另一方面,舆论应加强正面宣传,正面导向,使“打假人”成为一种正当职业。正如有支持者认为,不管是否以打假为生,只要能打击制假售假不法行为就行。

  当然,包括“职业打假人”在内的消费者也应遵规守法,切不可打着“职业打假”之名动辄对商家实施敲诈勒索,而让职业打假人被“污名化”。如此,“职业打假”也就逾越了法律边界,那自然也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

  可喜的是,此次市场监管总局修订了办法,对“职业索赔”行为进行了必要的规制,这无疑为“职业打假人”撑起了一把法治保护伞,值得点赞。

更多

热门关键词:打假人 廖卫芳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