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才国:“亮证逼迫让车事件”是特权思想下的蛋
作者:艾才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广西防城港一起会车纠纷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平头哥”驾车在乡村小道会车时,明明已提前避让,奔驰车女司机却执意要求其倒车让路,遭拒后掏出疑似公职证件威胁“拿证喽”,同行男子更凭车牌报出其家庭住址和姓氏。这场“逼迫让车”的闹剧,本质上就是特权思想孵化出的“权力任性之蛋”,暴露出个别公职人员对权力边界的漠视与对公民权利的轻慢。
从“亮证姐”的行为逻辑来看,她手中的证件早已不是履职的工具,而成了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权通行证”。在她眼中,会车避让的常理、他人拒绝的权利都不值一提,唯有自己的意愿需要被满足,而满足的手段便是亮出那本象征权力的证件。这种“我亮证你就得服从”的心态,正是特权思想的典型写照——将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威慑的资本,把“为人民服务”扭曲成“让人民服从”,完全背离了权力的本质属性。
更令人生气的是“亮证女”同行男子对隐私信息的随意泄露。公民的家庭住址、姓氏等隐私受法律严格保护,绝非可以随意调取、用作威胁的“武器”。男子能仅凭车牌精准获取这些信息,背后一定存在公权力滥用的影子,那也是特权思想下的蛋。当公职人员手中的信息查询权限,沦为私人纠纷中施压的工具,普通民众的安全感何在?
事件后续的处理更显荒诞。“平头哥”投诉无门后发视频维权,换来的不是对威胁行为的调查,而是民警上门要求删视频、向“亮证姐”道歉,理由竟是“侵犯隐私”。这种“维权者被追责、特权者被保护”的错位处理,像一面镜子照出特权思想的渗透之深——当执法力量不是站在公平正义一边,而是为特权行为“善后”,公众对法治的信任便会被一点点侵蚀。
特权思想这颗“毒蛋”,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源于对权力的错误认知,滋生于监督缺位的土壤,最终会破坏社会公平、消解政府公信力。无论是会车时的“亮证施压”,还是执法中的“选择性护短”,本质上都是特权思想在作祟。
要砸碎这颗“特权之蛋”,必须釜底抽薪。一方面要强化公职人员的权力观教育,让“权为民所用”的理念深植于心,明确权力边界不可逾越;另一方面要扎紧制度笼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全流程监督,比如,此次“亮证逼迫让车事件” ,就要一查到底,给公众一个交待。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永波:党员干部要为民生幸福 “提质”
艾才国:实现“今日无诈”不能完全指望报警止
殷建光:从“首日活动”看新电商扬帆新程
维扬书生:一次性座椅套热卖的冷思考
维扬书生:两校互指数据造假,让谁尴尬?
李永波:党员干部要谱写服务群众新篇章
娄义华:广汽菲克破产 产品力与固执的情怀代
廖卫芳:别让酒店“晚来早走”成为一种新惯例
王毓:青春逐梦正当时 砥砺奋进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