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报告安全隐患可获奖励”一举多赢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据报道,贵州某建筑公司一名员工发现并及时报告塔吊钢丝绳有断股的现象,经公司处置,避免了一起事故,公司按照内部报告奖励制度,给予这名员工奖励1000元并通报表扬。内蒙古某煤矿两名员工在井下巡检的时候发现一氧化碳超标,将这一隐患报告给矿领导,矿总工程师带队下井核查,整改消除了这一隐患,矿上分别给这两名员工奖励2000元。(10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各地建筑、煤矿、化工等企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企业的生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再次给我们的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安全生产大于天,防患必先于未“燃”。
众所周知,每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始于对安全隐患的漠视和侥幸。因此,笔者以为,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隐患。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包括我们的广大员工,在面对安全隐患时,不是熟视无睹,就是视而不见,明明发现存有安全隐患,却抱着侥幸心理,总以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因而任凭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往往等到真的发生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才追悔莫及。
难道就没有一个发现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的好办法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上述新闻中的这家建筑企业和这家煤矿企业推出的“报告安全隐患可获奖励”之举,无疑是一个一举多赢的好办法。
一方面,有了“报告安全隐患可获奖励”的激励机制,就可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升发现事故隐患的及时性和概率,从而帮助企业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安全。
另一方面,有了“报告安全隐患可获奖励”的激励机制,企业里就无形之中多了一双双遍布各个生产场所的“安全眼睛”,哪里螺丝松动了、哪里气味不对了、哪里声音有异常了,员工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排除隐患,从而化险为夷,让隐患变无患。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了“报告安全隐患可获奖励”的激励机制,这不仅传递出一种明确的企业安全生产价值导向,而且也是企业重塑安全文化的一种体现和担当。
俗话说得好:“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期待有更多各行各业的企业能够学习、借鉴和推广“报告安全隐患可获奖励”的好做法,多一些安全责任,少一些安全漠视,通过鼓励更多的员工充当“安全哨兵”“安全眼睛”之举,既为企业守护生产安全,又为员工守护生命安全。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陈镜伊:“厕所革命”容不得“形式主义”
王帅:健康副校长,织密校园健康网的东昌实践
宁海华:“述查问评”四步工作法助力燃气安全
陈相:国考需警惕择业“内耗”
艾才国:以实干担当破形式、祛官僚二弊
宁海华:让巾帼力量在基层熠熠生辉
张哲轩:从“鸡排哥”走红看基层治理的温度与
殷建光:定制公交车存隐患,教育部门岂能袖手
黄峰 :做一个要写材料的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