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医生倒在工作岗位上”新闻少些再少些
作者:艾才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发布了一篇追忆该院胃肠烧伤外科主任医师言纲的文章:11月13日晚,言纲同志倒在了对口支援的永州市东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东安县芦洪市医院)工作岗位,生命永远定格在他倾注了满腔热血的基层医疗事业上,年仅48岁。(11月16日《极目新闻》)
“警钟长鸣,痛惜难平”,48岁的言纲医生,身为烧伤外科主任医师,深耕临床多年、兼具丰富经验与专业积淀,本是护佑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可他却在对口支援的工作岗位上猝然倒下,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挚爱的医疗事业中。这则揪心新闻再次叩击公众心弦,更让所有人深切期盼: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医者新闻,能少些、再少些。
“行医之路,负重为常”,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医务人员要承担更多责任与压力。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23版)》显示,超六成医师日均工作时长超10小时,近三成难以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更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千人医师数约2.6人,而部分发达国家这一数值已达3.5人以上,基层地区“一人扛多岗”的情况尤为普遍。他们在诊室里耐心问诊,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在基层一线填补医疗空白,长期的高强度投入让健康防护常常让位于患者需求,这也让言纲医生们的悲剧一再重演。
守护生命的人,更需要被好好守护。要让“医生倒在工作岗位”的新闻少些再少些,必须打出一套实打实的组合拳:既要筑牢制度防线,明确工作时长红线、落实强制轮休与常态化体检机制,将心理干预纳入福利保障,从规则上杜绝“超负荷”履职;又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定向招录、在岗培训、跨区域交流”充实基层医疗队伍,破解“人少事多”的核心痛点;既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借助智慧医疗简化冗余流程,让医生从繁杂事务中“松绑”;又要提升保障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执业待遇与社会认同感,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更要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公众理性就医、尊重医疗规律,共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唯有这套组合拳精准落地、久久为功,才能真正为医者撑起健康“保护伞”,从根源上减少悲剧重演。
护医安,则民安。每一位医者的坚守,都连着无数家庭的安康。期待“医生倒在工作岗位”的新闻真正少些再少些,这不仅是对医者的珍视,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切记,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就是保护我们所有人的健康。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维扬书生:学校调查家长“家底”何以引发争议
廖卫芳:手机套餐岂能“升级容易降级难”?
霍力伟:强基赋能守乡野 医心筑梦护安康
霍力伟:强基赋能守乡野 医心筑梦护安康
艾才国:“点赞焦虑”是数字时代的自我迷失
廖卫芳:狗未栓绳致人伤残,狗主人负全责不冤
李永波:人要跳出舒适区
王毓:筑巢引凤 固本育林 打造人才发展新业态
陶淑杰:让基层干部多些务实泥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