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民生工程殡仪馆建8年烂尾,营商环境值得一问
作者:苗凤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建筑墙体斑驳脱落、绿化带杂草疯长、近22万平方米的园区空无一人……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杨柳塘,这座曾被列为省级重点民生工程的“铜仁市殡仪馆搬迁及公墓建设项目”,自2017年建成后便陷入沉寂,至今荒废已8年,始终未能投入使用。(2025年9月21日大风新闻)
回溯项目起点,这本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招商合作。彼时,铜仁市民政局局长带队赴福建招商引资,诚意邀请外地投资者参与本地殡葬改革;福建商人叶先生被这份诚意打动,决定斥资2亿元入局,希望在铜仁干一番事业。可谁也没想到,这场围绕“民生福祉”的投资,最终会走向“一地鸡毛”。
与常规项目建设不同,当地政府在未完成土地出让的情况下,便督促投资方尽快开工,要求“两年内完工”。在“先上车后补票”的潜规则暗示下,投资方虽知晓项目存在“未批先建”问题,却因对政府承诺的信任,仍推进建设。然而,2018年局势突然反转,因土地性质未调整,项目涉嫌侵占生态公益林、占用农用地,建设单位被当地林业公安局立案侦查,相关人员一度被刑拘;同年8月,碧江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3人提起公诉,一个省级重点项目就此半路搁置。
项目停滞的同时,投资方的困境才刚刚开始。企业股东因信心崩塌不愿再追加投资,铜仁市国土资源局碧江分局又向法院起诉项目投资方天鑫公司,要求其支付包含未调规林地在内的全部土地出让金,外加1.2亿元滞纳金,合计1.8亿元。最终法院判决天鑫公司败诉,而林地调规问题始终未解决,公司无力承担巨额费用,最终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两名原投资人在漫长的纠纷与损失中病逝,外来企业的“创业梦”彻底碎成泡影。
如今8年过去,新企业接手该项目,却依旧卡在“土地性质协调”的老问题上,迟迟无法推进——难道新投资方也要重蹈覆辙,陷入同样的泥潭?
这场烂尾风波,绝不能简单归咎于企业“违规建设”。当初若没有政府“未供地先催工”的推动,若没有“先补票”的口头承诺,企业何至于冒风险开工?8年过去,项目烂尾的损失由企业承担,投资人的生命与心血付诸东流,而当地政府的诚信早已在“承诺与追责”的反差中碎了一地。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从不是喊口号的空话,而是需要政府以责任担当兑现承诺、化解问题。如今,2亿投资闲置、民生工程烂尾、投资人抱憾离世,铜仁相关部门理应站出来,给企业、给公众一个明确说法,当初的招商承诺为何落空?土地问题为何8年无解?项目烂尾的责任该由谁承担?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回应,未来谁还敢来这里投资?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维扬书生:整治“开盒挂人”乱象,须全民总动
李蓬国:见世面拆掉认知的墙,搭起理解的桥
廖卫芳:别让男性育儿假“有假难休”
王海燕:铭记九一八,振兴中华
王佳褀:茌平区菜屯镇法治护航,产业腾飞
陈镜伊:基层干部要常照“小事小节”之镜
殷建光:“差旅费”让员工垫付之风,当刹!
廖卫芳:骑车横穿马路被判全责是一堂普法课
李永波:在挫折里扎根 于风雨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