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铭记九一八,振兴中华
作者:王海燕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九一八”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记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自强不息。吾辈当铭记国耻,砥砺前行,用实干与担当守护家国,让振兴中华的信念代代相传。
警报划破长空,历史的回响在耳畔震颤。1931年9月18日,那一夜的炮火与呐喊,早已镌刻进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无法磨灭的国耻印记。
铭记九一八,是铭记山河破碎的伤痛。从北大营的猝不及防到东北大地的步步沦陷,无数同胞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无数生命在屠刀下惨遭蹂躏。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必遭欺凌,民族的尊严从来都是靠实力铸就。
铭记九一八,更是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先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用不屈意志抗争到底,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山河无恙。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住“不忘来时路”的清醒,传承“宁死不屈服”的气节。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振兴中华的使命从未改变。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必再赴汤蹈火,却需以奋斗为笔——在书桌前深耕学业,在岗位上履职尽责,在时代中勇担使命。
警钟长鸣,初心不忘。唯有将历史的教训刻在心中,把奋进的力量扛在肩上,方能告慰先烈、守护当下,让“振兴中华”的誓言在岁月长河中愈发坚定。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佳褀:茌平区菜屯镇法治护航,产业腾飞
陈镜伊:基层干部要常照“小事小节”之镜
殷建光:“差旅费”让员工垫付之风,当刹!
廖卫芳:骑车横穿马路被判全责是一堂普法课
李蓬国:西贝认错了,但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
李永波:在挫折里扎根 于风雨中成熟
王帅:警民携手反诈路 守住百姓钱袋子
王毓:厚植好“家门口”的人才沃土
武艳君:整治出租网约车乱象,为群众出行保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