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王毓: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兴农人”保驾护航

2025-09-01 15:46:08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开放包容的胸怀引才,拓宽新农人来源渠道。新农人是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科技素养和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新农人的时候应当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聚焦本地特色产业需求,跳出...
   作者:王毓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新农人群体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他们之中既有返乡创业的青年和掌握新技术的大学生,也有跨界转型的企业家和农业的土专家,我们应当以引育并举、管用结合为原则,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兴农人”保驾护航,在政策支持、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助力新农人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开放包容的胸怀引才,拓宽新农人来源渠道。新农人是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科技素养和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新农人的时候应当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聚焦本地特色产业需求,跳出唯农业背景论的思维定式,精准招引电商运营、智慧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善于利用乡情纽带,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建立人才库、举办乡贤座谈会等方式,鼓励在外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柔性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以周末工程师、技术顾问等形式为新农人提供智力支持,增强人才回流吸引力。

  系统科学的机制育才,提升新农人发展能力。新农人留得住、干得好,关键在于培育,应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培训,推动建立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一方面,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组织新农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或与农业龙头企业结对帮扶,由经验丰富的农业企业家或农技专家传帮带,让他们在实战中增长本领。另一方面,加强政策与金融支持,推动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协调金融机构开发新农人贷等产品,降低创业门槛。同时,要重视新农人的软实力培养,通过组织乡村文化沙龙、绿色发展论坛等活动,增强新农人对乡村价值的认同感,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

  灵活高效的方式管才,激发新农人创新活力。新农人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我们应当转变思路,从管理转向服务,建立更加灵活、包容的机制。一方面,推行清单式管理,明确新农人可享受的政策、需履行的义务,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新农人项目进行跟踪评估,对成效显著的加大支持力度,对进展缓慢的及时调整帮扶策略。此外,要为新农人们搭建交流沟通的桥梁,通过成立新农人协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促进资源共享、经验互通,形成"抱团发展"的生态圈。

  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用才,释放新农人带动效应。新农人作为带动乡村整体发展的领头雁,我们要极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不仅可以多多鼓励新农人参与乡村治理,让他们在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可以创新性推动新农人+农户合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托管服务等,让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另外,通过媒体报道、案例汇编等方式讲好新农人故事,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新农人的良好氛围,让“新农人”们转身为乡村振兴的“兴农人”,真正在乡村扎下根、发出芽、结出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更多

热门关键词:振兴 护航 王毓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