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王海燕: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2025-08-06 14:56:1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抗战精神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而是流动在民族血脉中的基因。在百年变局与自然环境变幻交织的今天,我们面临着科技突围、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诸多时代课题。当“卡脖子”难题横亘...

  作者:王海燕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用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就像《亮剑》中李云龙最后毕业论文中所述这是一种精神,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是敢于拔刀亮剑的气魄。这笔精神财富,至今仍是我们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抗战精神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而是流动在民族血脉中的基因。在百年变局与自然环境变幻交织的今天,我们面临着科技突围、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诸多时代课题。当“卡脖子”难题横亘在前,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正是需要这种“血战到底”的韧性;当面对文化侵蚀与价值冲击,正是需要这种“匹夫有责”的担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丢掉精神就会迷失方向。

  在传承中筑牢信仰:走进纪念馆触摸弹痕,聆听老兵讲述峥嵘岁月,让历史细节唤醒责任意识。学校里的思政课、社区中的红色宣讲,都应成为精神传承的载体,让年轻人明白:安宁从不是偶然,而是一代代人的守护。

  在奋斗中践行担当: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是对抗战时期“实业救国”的延续;基层干部扎根乡土,是对“为了群众”初心的呼应;每个普通人在岗位上的坚守,都是在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把宏大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才是最好的纪念。

  在创新中焕发活力:用纪录片、短视频还原历史,让抗战故事“破圈”传播;将英雄事迹融入文创、影视,让精神传承更贴近时代。创新表达不是消解严肃,而是让伟大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

  伟大的抗战精神,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指南。它告诉我们: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艰难越“亮剑”唯有拼搏才能赢得尊严,唯有团结才能战胜挑战。

更多

热门关键词:精神 力量 王海燕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