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波:以师者之光,育时代精神
作者:李永波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如长河奔流,从未停歇。从孔子“有教无类”的博大胸怀,到朱熹“传道授业”的躬身实践,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以赤子之心浇灌希望之苗,以肩头之责托举明日之阳。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摆渡人,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肩负培养栋梁的重任。教师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学生的“引路灯”。韩愈所说的“道”,根本在于爱国报国的赤诚与安身立命的信念。新时代教师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国情怀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更要秉持奉献精神,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在多元思潮中保持清醒,用深厚理论和高尚人格为学生照亮前路,培养拥护党的领导、扎根祖国的建设者。
以“创新之钥”开启智慧之门,教师须做教育改革“奋进者”。当下教育正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教师不能止步于“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品格、启迪思维的 “大先生”。需对标新时代人才需求,善用 AI、大数据构建“情境化探究 + 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推动“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范式革新;打破标准化培养,课堂留白、实践放手,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创造。如此方能为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筑牢根基,为民族复兴注入创新活力。
以“笃行之功”夯实育人之基,教师须做文明传承“守护者”。教师言行是学生的“活教材”。这要求教师既要 “术业有专攻”,深耕专业、精进教艺;更要“德行以为本”,涵养情操、坚守人格底线。要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捡纸屑的细节、平等交流的耐心,让美德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心灵;更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在平凡中书写不凡,用“仁爱之心”守护生命成长,引领尊师重教清风正气。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民族强。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尊师重教的传统,让师者之光穿透岁月、照亮每个逐梦的身影,让千万教师的双手托举起民族复兴的壮阔未来!在此,再次向所有默默耕耘的教师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海燕:教师节里,敬“三人行”中的每束微光
单厚儒: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必遭欺凌
陶淑杰:汲取九三阅兵精神,青年干部勇担时代
李永波:人生是主动的选择与承担
胜利日的回响:从苦难辉煌中汲取民族复兴的力
王毓: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兴农人”保驾护航
王帅:铁肩柔情执法救助里的社会温度
艾才国:别让“无薪试岗” 闹剧上演
刘苏怡:七夕新语:古韵今风织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