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丁家发 > 列表

丁家发:网售处方药不能“乱开药”

2025-06-20 15:49:5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网售处方药,一定要坚守药品安全底线。按照线上线下一致性原则,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为。首先,要引导和监督网售处方药回归“先方后药”,患者无法根...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中新网民生调查局发现,多家电商平台网售处方药乱象丛生。患者无需病历、处方,医生就能“秒开”处方,甚至“先药后方”。如选“已确诊流感”,10秒内就能拿到玛巴洛沙韦处方;有的平台下单奥司他韦,直接跳过问诊。此外,还有违规展示、超适应症宣传及售未经批准药品等问题。药品安全是底线,互联网医疗规范不能丢。(6月19日中国新闻网)

  现如今,网购已成为一种常态化购物方式,“互联网+处方药”也越来越常见。然而,网售处方药给民众带来便利的同时,电商平台违规违法销售处方药的乱象丛生,用药安全令人堪忧。笔者认为,网售处方药不能“乱开药”,患者的用药安全必须放在首位,监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互联网医疗,从源头上堵住“先药后方”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漏洞。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2022年颁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明确规定,“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但目前处方药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患者随便“填填”,就可以轻易购买到处方药,无疑违反了上述规定。

  一直以来,各大平台线上售药流程多为“先药后方”:消费者选定药品、下单后,页面跳转至网上药店或合作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开方或审核处方,审核通过后商家发货。这种模式实际上演变为“患者‘自我诊断’,医生‘对药下症’”,患者想开什么处方药,按照要求随便填一些内容,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此外,一些网上药店处方药的开药不仅不限量,甚至还搞起促销活动,比如对处方药搞“秒杀”“多盒低价”“店铺满减”等促销。可见,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些网上药店无视法规“乱开药”,将患者的用药安全抛在脑后。

  网售处方药,一定要坚守药品安全底线。按照线上线下一致性原则,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为。首先,要引导和监督网售处方药回归“先方后药”,患者无法根据页面信息自行选药,必须问诊开方后才能获得更完整的药品信息;对“秒开”处方等违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并予以严厉惩罚,对屡教不改的网上药店,则吊销其网售处方药的资质。其次,网售处方药要严格实行实名制,通过溯源管理,可以清晰界定各方权责。这样,在哪个环节出问题,可以说一清二楚,相关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谁也不敢违规违法操作,给非法网售处方药“开绿灯”。此外,患者也增强安全用药意识,严格按照线上流程网购处方药,从而保障自身的药品安全。

  总之,网售处方药是便民利民的好事,千万不能因处方药乱开、滥用,而变成“伤民”的坏事。期待网售处方药的网络零售企业、第三方平台及电子处方提供单位,都能够各司其职,在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把关,坚决堵住违规违法网售处方药的漏洞,以消除药品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更多

热门关键词:处方药 丁家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