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王欣艺:以“钉钉子精神”锻造时代发展硬核支撑

2025-06-27 14:22:0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我们党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将作风建设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这不仅是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践行...

  作者:王欣艺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我们党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将作风建设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这不仅是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践行,更是以作风“小切口”撬动事业“大发展”的战略抉择。

  作风建设的“时间辩证法”:在常与长中见真章。回望十年历程,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狠刹“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到规范公务接待,作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把握了“常”与“长”的辩证法。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唯有以“日常抓、抓日常”的耐心,“长期抓、抓长期”的恒心,才能让好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习惯。

  作风建设的“问题导向仪”:在破与立中求突破。新时代作风建设,既要向沉疴积弊“开刀”,更要为改革发展“护航”。面对形式主义新变种,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破”中革除沉疴,在“立”中建立机制。唯有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制约发展的堵点,以“靶向治疗”的精准性破解作风难题,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作风建设的“价值坐标系”:在知与行中聚民心。作风建设的根本价值,在于架起党心民心的“连心桥”。曾有基层干部回忆:“过去下村调研,群众隔着老远观望;现在取消陪同、直奔现场,老乡主动递上热茶聊家常。”这种转变,正是作风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作风建设的核心始终是“为民”二字,当作风建设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就能激发“群众看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正向循环,让清风正气成为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作风建设的“时代新答卷”:在守与创中开新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风建设面临“老问题新表现”的挑战:电子红包、“隔空送礼”等隐形变异问题暗流涌动,“躺平式干部”“二传手干部”等不作为现象亟待整治。作风建设既要坚守“严”的主基调,更要创新“治”的方法论。唯有以“守正”保持定力,以“创新”增强活力,才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作风建设的“新答卷”。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以“钉钉子”的韧劲守好作风底线,以“挑重担”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就能汇聚成风清气正的时代洪流。这既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固基石”,让人民群众在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化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多

热门关键词:钉子 王欣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