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丁家发 > 列表

丁家发:重病老人遭遇取款难离世,为民服务意识淡薄

2025-05-16 09:54:5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这名重病老人转院治疗,急需取出5万元定期存款的“救命钱”,却因银行“必须本人到场”规则卡了壳,遭遇取款难。遗憾的是,钱还未取出来,老人便不幸离世了。笔者认为,别让冰冷...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5月14日,一段“患病老人在银行取款期间身亡”的视频热传,引发热议。视频文案称,一名因腿部摔伤住院的老人,让女儿去银行取钱作为转院治疗费用。银行在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后,执意要求老人必须本人到场取款。后老人在银行办理取款手续期间,不幸身亡。据介绍,事发湖南株洲市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5月15日《大河报》)

  这名重病老人转院治疗,急需取出5万元定期存款的“救命钱”,却因银行“必须本人到场”规则卡了壳,遭遇取款难。遗憾的是,钱还未取出来,老人便不幸离世了。笔者认为,别让冰冷的规则“卡”掉人性,这起事件不仅反映出银行缺乏人性化,也凸显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对此,银行及工作人员应当反思。

  类似取款难并非个例。2020年,广东惠州陈先生的父亲去世,去世前其父在某银行惠阳支行留下7万余元存款,陈先生先后拿着存单(知道父亲存单密码)去银行取款,由于不能通过银行人脸识别系统,取款没有成功。陈先生历时7个多月奔波,却卡壳在没完没了的“循环证明”上。2023年,由于银行要求“必须本人到场”办理手续,南京一位癌症患者曾被人用担架抬进银行修改密码。取款难现象,看似银行工作人员执行规则公事公办,实则是官僚主义做派,根本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

  不可否认,银行要求“必须本人到场”,或要求提供一系列证明材料,无疑出于“安全”“反诈”等方面考虑,可以有效预防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电信诈骗等异常情形发生。但银行的服务更需要实事求是,视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才具有人性化的温暖。而用冰冷的规则作为挡箭牌,并非什么公事公办,而是一种变相的刁难,是把方便留给了自己,把麻烦推给了办事者。这样做凸显银行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没有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想着怎样规避自身责任。

  事实上,《储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特殊情况可委托代办”。病危显然属于特殊情况,银行完全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核实取款的合规性,比如远程视频认证、与医院信息共享核实病情等;或者,根据重病老人无法“本人到场”的特殊情况,银行可以派工作人员上门核实办理,让老人能够快速取出“救命钱”。再比如,针对植物人、老人去世的特殊情形,也要特事特办,尽量简化取款手续,并要求工作人员在限定期限内完成审批,不要让其亲属取款卡在没完没了的“循环证明”上,并通过信息共享及相关规则制度等改革,方便存款人及其亲属办理取款手续,有效化解取款难问题。

  总之,银行“必须本人到场”规则,不该成刁难客户的借口。事发银行应当加强教育,增强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平时要多从客户利益和人性化角度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为无法“本人到场”的特殊群体,采取一些人性化举措,开展上门办理等便民服务,杜绝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更多

热门关键词:老人 丁家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