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淑杰:以制为纲熔铸青年干部“亲清勤廉”新底色
作者:陶淑杰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亲和清、勤和廉统一起来,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成长指明了方向,更凸显了制度建设在作风塑造中的根基作用。青年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要以制度为遵循,破解作风顽疾,涵养过硬品格。
制度立标,是厘清“亲清”边界的关键前提。“亲”与“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需要制度校准的辩证统一体。形式主义的“虚耗”、官僚主义的“冷漠”,往往源于交往边界模糊与权责界定不清。清晰的制度设计,既能明确青年干部服务群众、对接主体的“亲”之尺度,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敷衍;又能划清公私分明、权责对等的“清”之底线,防范“亲而不清”的寻租风险。通过制度明确交往规范与责任清单,青年干部才能在基层工作中既坦荡真诚服务,又守住廉洁底线,让“亲”有温度、“清”有力度。
制度赋能,是激活“勤廉”动力的核心支撑。“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勤与廉的统一,离不开制度的正向激励与刚性约束。部分青年干部陷入“套路化”工作怪圈,根源在于考核评价的形式化导向。健全的制度体系应破除“唯痕迹论”,将实绩成效作为考核核心,让勤政者得褒奖;同时扎紧监督笼子,对“廉而不勤”的懒政、“勤而不廉”的乱政精准施治,让清廉者有底气。制度赋能之下,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得以解放,求真务实的作风方能落地生根。
制度铸魂,是涵养新风正气的长远之策。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以制度固化成果、涵养自觉。制度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价值引领,能将“亲清勤廉”的要求内化为青年干部的思想自觉。通过常态化制度约束与文化浸润,青年干部会逐渐摒弃形式主义的“花架子”,远离官僚主义的“官本位”,在基层岗位上既勤政务实又清正廉洁。
以制度为纲,方能厘清边界、激活动力、涵养正气。青年干部要坚定锚定制度导向,将“亲清”“勤廉”熔于一炉,挣脱作风桎梏,在基层舞台上彰显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青春本色,让制度引领下的新风正气持续充盈。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帅:聚焦“第五卷”,在学思践悟中汲取真理
霍力伟:从《沉默的荣耀》看青年干部的精神传
李永波:以勤学善思践悟筑牢青春担当
陶淑杰:小院藏“富”计,乡村焕新颜
陈镜伊:“厕所革命”容不得“形式主义”
王帅:健康副校长,织密校园健康网的东昌实践
宁海华:“述查问评”四步工作法助力燃气安全
陈相:国考需警惕择业“内耗”
艾才国:以实干担当破形式、祛官僚二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