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丁家发:已故人金融资产,不应该成为“沉睡账”

2023-02-13 09:25:0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如果突遭意外去世,来不及向亲人交代自己的存款等信息,而亲人也压根不知道,这笔钱就可能变成“沉睡账”。笔者认为,破解此类情形查询和提取...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曾有一则“老人查找已故独子存款让人落泪”的新闻报道:一位老人不知道已故儿子的工资卡到底是在哪家银行,只好一家家上门问过来。“如果亲人无法方便查询到这些存款信息,它们就成了‘沉睡的账户’。”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银行金融科技部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一级技术经理罗斌走访发现,身边这样的情况不少,建议进一步简化已故人金融资产的查询和提取手续。(2月12日央广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如果突遭意外去世,来不及向亲人交代自己的存款等信息,而亲人也压根不知道,这笔钱就可能变成“沉睡账”。笔者认为,破解此类情形查询和提取的难题,才能让这笔钱不再“沉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储蓄和投资的意识不断提高,用于储蓄投资的金额也在逐步增加。在存款人或投资人突然离世情形下,生前来不及处置金融资产的问题很常见,特别是其个人银行账户及资金,没有向亲人交代清楚。此类情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实际操作中,亲人想已故人在各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否有存款、基金、股票、保险,往往受到的阻力比较大,不是被直接拒绝,就是因提供不了相关证明而无法查询,更不用说提取了。加之传统的继承问题和提取手续繁琐,一部分人即便知悉已故亲人的存款,如果数额不大,也会选择不放弃。

  为切实解决小额存款继承难题,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相关事宜的通知》,已故存款人在同一法人银行的账户余额合计不超过1万元(含1万元)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无需办理继承公证,可直接向银行申请办理提取业务。鼓励银行在1万元至5万元(最高限额)之间具体确定免公证提取限额。以上规定,将提取流程由原先的“继承公证+银行审核”,简化为仅由银行进行审查,可以说,确实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公证费用支出,让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但是,随着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大部分人的存款都超出了1万元,不少人也超出了5万元的最高限额,因此,此类情形的提取额度亟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银行机构只支持本人查询,除非证明和已故人有亲属关系或者有继承关系,才能进行查询遗款。如果已故人存在其他基金、股票、保险等金融资产,又没有实体的凭证,亲人就根本掌握不了这些信息,查询也是“一头雾水”没有方向。其实,在如今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金融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已经能做到一网查询个人的全部金融资产。也就是说,一网查询已故人全部金融资产,已不存在任何堡垒和难题。根据罗斌的建议,应开通银保监会的信息系统,并将查询的方法广而告之,告知百姓,让亲人、遗产继承人一目了然,能够及时查询已故人的金融资产。

  笔者认为,已故人的金融资产,不应该成为“沉睡账”。一方面,要进一步简化已故人金融资产查询和提取的手续,亲人手持相关证明材料,就能一站式查询、提取及处置已故人名下的金融资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要主动积极作为,对“沉睡账”进行定期核查和清理,如果发现持有人已死亡或户籍注销的,则及时联系其亲人、继承人,对这笔金融资产进行妥善的处理。总之,让“沉睡账”回归社会,回归已故人的亲人和继承人手中,才是金融机构诚信和正确的做法。

更多

热门关键词:金融 资产 坏账 丁家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