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沙龙 > 列表

小麦覆垄黄

2016-06-01 10:16:2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从微信上看到几幅麦田摄影。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即兴用鼠标敲出下面几句小诗:“小麦覆陇黄,不见箪壶浆。乾坤时代变,惟闻笑声扬。”...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从微信上看到几幅麦田摄影。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即兴用鼠标敲出下面几句小诗:“小麦覆陇黄,不见箪壶浆。乾坤时代变,惟闻笑声扬。”

  “小麦覆陇黄”是白居易原句,借用为第一句是因为情景相同。时间的长河流过一千多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自然未变,麦子还是这个时令成熟。如果说有不同,白居易写诗时的小麦可能不会有现在的麦子长势好。“覆垄黄”,现在说更恰当。诗人当时那样写,肯定有夸张的成分。因为直到我记事的时候,种麦子还是用两腿耧,行距一尺二,用的麦种又少,即是长势好也很难覆垄。解放后,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其中就有“密”,即“密植”,后来又改用三腿耧。加上其他几方面,特别是水肥条件的改变,才有了现在“覆垄黄”的局面。

  白诗中有“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之句,意思是“妇女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汉都在南冈。 ”现在都用机器,不用镰收割,更不用妇女、儿童去送饭,劳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写“不见箪壶浆”,即表达此意。

  社会进步,时代变化,现在看到一望无际的丰收景象,只剩下高兴的份儿了。所以我写“乾坤时代变,惟闻笑声响。”

  联想到一些有关麦收的农谚也不适用了。比如“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蚕老一时是说熟蚕上床时间紧张,必须提前准备好蚕室、床具。麦熟一晌是说小麦到成熟时,早晨看还不熟,下午有可能就熟了,要抓紧收割。所以有“争秋夺麦”的说法。可见过麦既紧张又劳苦。

  早年收麦,一是割,二是拔。割,就是用镰刀割。看似简单,实则有技巧、真功夫。同样弯腰割麦,速度有快有慢,麦茬有高有低,不在行,不小心还会伤手,“骨肉相残”。行家割麦,右手握镰,左手外旋,镰刀一挥,从前向后,“嚓”一声,麦秸秆从根部齐刷刷断裂,一堆堆麦铺子顺着麦垄一个姿势倒下。

  拔麦子,就是把麦秸连根带稍一股脑儿拔下来。不用镰,两只手,一条毛巾搭在脖子上擦汗,腰弯手抡,两臂发力,猛用力拔下,抡起来在左脚或地上摔打去土,在地上放好,再弯腰去拔另一铺子。只有松软的白沙地才适宜拔。拔麦子有一大好处,秋种不用再 “灭茬”。灭茬也挺麻烦。

  “争秋夺麦”,一个“夺”字,可知过麦风险,真的像虎口抢粮。过麦最怕的是连阴天,一场大雨过后,连日不晴。麦子就会发芽霉变,庄稼人一季的心血就要功亏一篑。

  以前麦籽秸秆皆收,麦茬也刨出来拉回家烧火。过一次麦,无异于打一场战争,疲惫之状可想而知。如今收割打轧播种一体化。麦秸粉碎到地里变作肥料,麦粒从地里直接被面粉厂拉走,用的时候到面粉厂拿就行。用多少在自家帐上划去多少,净吃新面。更不用烦心收藏的事。不用像早年一样,麦前挑水硌场,割麦拔麦累折腰,打麦弄得灰头土脸像进一次鬼门关。现在彻底解脱。一两天就过完了。只是等联合收割机要排号。付费也不怕,政府发的种田补贴就足用。前两年三弟从老家来说过这些事。

  “老百姓不能不知足,轻轻松松过麦,到天堂了!”三弟笑着告诉我。

  白居易不可能想到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一千年后怎么样,现在的人也想象不到。 社会发展这么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样,不要说一千年,再过一百年也很难想象变得多么好,那是一个金色的梦!

  作者: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获奖,被选入多种版本。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

更多

热门关键词:小麦 文学 李民增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