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站在灵魂树下
作者:郭喜林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站在自己的灵魂树下守护亲情和友情,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用一辈子的生命去舍得付出。如果我们过于自私,灵魂之树就会枯萎;如果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找各种借口,灵魂之树便会让我们越来越感到孤独。只有在心甘情愿中做出正确选择,灵魂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只有自觉给灵魂之树培土浇水,灵魂之树才能不离不弃地永远陪伴我们。
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远方的亲人回来一起叙旧;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亲情和友情在交流沟通的桥梁上不期而遇;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兄弟姐妹能欢聚一堂;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久别重逢的朋友能聚在一起喝酒消闲,一起回忆过去历历在目的往事……
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生命的本色永远不会消退;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家里能经常人来人往;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会刻意装出一副虚假的模样来,让彼此的遮羞布越来越多;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一些真心诚意,少一些酒桌上的心眼交易;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亲人之间多一些实心实意的交往,少一些陌生中的冷漠;站在灵魂树下,期待着邻里之间多一些欢声笑语,少一些像监狱一样的铜墙铁壁。
站在灵魂树下,经常叩问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亲戚之间会变成形同陌路上的外乡人?站在灵魂树下,经常会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嘟嘟怪事,却不知道究竟如何是好。站在灵魂树下,有人说,过去的熟人社会是因为大家贫穷,需要互帮互助。现在是市场经济,兜里不缺钱了,彼此就不会相互依靠了;有人说,这是好事,这是社会在发展中的进步,不必大惊小怪。究竟是不是大惊小怪,我在灵魂树下想了很久,却始终无法理解人们为啥要选择冷漠。
站在灵魂树下,不管城市里的霓虹灯如何不停闪烁,都无法把许多人脸上和心灵深处的冷漠拉回到从前聚在一起的欢声笑语;站在灵魂树下,不断地思来想去,我们才知道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站在灵魂树下,不断地思来想去,如今的社会没有钱寸步难行,但是钱却不是万能的圣帝;站在灵魂树下,不断地思来想去,我们便惊奇地发现,某些人“用钱能摆平的事就不是事”,一方面是在炫耀自己的财富,另一方面是在用尔虞我诈的方式侮辱他人的人格尊严。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人格尊严,又何谈人人平等?而且,某些人是在用自己的巨额财富藐视法律权威。面对某些有钱人那一个又一个丑恶的嘴脸,我们真的无法恭维。
站在灵魂树下,可悲的是,有些事我们不理解也得理解;站在灵魂树下,可悲的是,面对对某些有钱人的胡作非为,我们却无能为力,某些执法人员却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面对光怪陆离的某些现实,我们却只能保持无可奈何的心态。所以,站在灵魂树下,我们却有着难言的苦衷。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陈镜伊:以“学习”三态 担时代使命
张天放:81192 英雄从未远去
廖卫芳:让“闹机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翟云雪:增强阅读饥饿感,护好精神三餐饭
袁文良:对“农资忽悠团”要坚持露头就打
刘苏怡:青烟不扰青山色 心香一缕寄春风
陶淑杰:践行八项规定,筑牢党员作风基石
王佳祺:以身作则,践行中央八项规定
王帅:深耕希望田野 绘就乡村振兴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