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深耕希望田野 绘就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作者:王帅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春风浩荡,沃野千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一场及时春雨,浸润着广袤乡村的每一寸土地。这份以“农业根基愈发坚实、乡村图景愈加多彩、农民日子愈显红火”为脉络的政策纲领,既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深情告白,更是面向乡村振兴新征程的铿锵誓言。文件背后,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土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坚定足音,更呼唤着基层干部以实干之犁深耕希望的田野,让政策的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以战略之笔勾勒“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的春耕图,夯实农业现代化根基。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根基愈发坚实”置于首位,折射出对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深刻把握。从黑土地保护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种业振兴到智慧农业,政策工具箱里的每项举措都瞄准了农业生产的“卡脖子”难题。在河南滑县,物联网监测系统让万亩麦田实现精准灌溉;在黑龙江建三江,无人农机穿梭的“数字农场”刷新着粮食产能的天花板;在山东寿光,智能温室的AI算法精准调控光温水气,让反季蔬菜四季飘香。这些实践印证着:只有让科技创新与传统农耕深度融合,让基础设施与现代管理同频共振,才能筑牢大国粮仓的“四梁八柱”。
以人文之墨晕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工笔画,雕琢乡村善治新图景。当文件提出“乡村图景愈加多彩”,指向的不仅是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更是治理有效的文明新风。浙江“千万工程”二十载迭代升级,从环境整治到数字乡村,演绎着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四川战旗村通过“三变改革”,让沉睡资源变成农民手中的“金饭碗”;陕西袁家村,非遗工坊与民俗旅游深度交融,让千年窑洞飘出文旅融合的“新麦香”。这些探索揭示着乡村振兴的真谛:既要留住“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乡愁记忆,更要构建“有事好商量,村民共治理”的善治格局,让乡村成为承载文明、孕育希望的精神家园。
以民生之彩绘就“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的新画卷,点亮农民幸福新生活。“农民日子愈显红火”的承诺,正在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在河北阜平,太行山深处的食用菌产业园采用“企业+农户”模式,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月收入超三千元;在赣南老区,“土特产”搭乘电商快车走出大山,农民手机变成“新农具”;在云贵高原,乡村旅游让吊脚楼变身“网红民宿”,传统手艺焕发新生机。这些变化诠释着发展的温度:乡村振兴不是冷冰冰的经济指标,而是要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笑容多起来。当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村落,共同富裕的梦想才能真正照进现实。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央一号文件既是路线图,更是动员令。广大基层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正以“脚下沾泥土”的担当、“胸中有丘壑”的智慧,在阡陌纵横间书写奋斗答卷。从第一书记直播间里的助农带货,到驻村工作队手绘的“民情地图”;从返乡青年打造的“乡村创客空间”,到老党员守护的“乡风文明理事会”,无数微光正汇聚成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璀璨星河。
春山可望,未来可期。当政策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当奋斗的汗水浇灌出幸福的花朵,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故事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在广袤乡土间续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篇章,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孕育梦想的沃土,让每一个村庄都奏响共同富裕的乐章。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永波:青年干部要扎根基层沃土不负青春韶华
王会亮:鼓励群众说真话讲实情
于晓倩:以奋斗之姿,担青年之责
陶淑杰:党员干部要点亮八项规定的金色名片
王毓:人才培养需“多方合力”
武艳君:校际牵手破壁垒 共谱教育新篇章
徐蕾:停暖之后,温暖如何“续航”
李蓬国:“加班文化”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王海燕:年轻党员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