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袁文良:防止老人走失需多措并举

2016-10-19 08:38:49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从政府角度讲,要指导各个社区为辖区内的每一个老人建立信息档案,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退休前工作单位、具体的居住地址以及子女姓名、工...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年来,老人走失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果在百度居上搜索“老人走走”,居然能搜索到219万余条。若是点击打开,从时间上可以看出每天都有老人走失。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也常有热心人转发寻找走失老人的求助信息。而从大量老人走失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老人走失的主要原因是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或精神疾病,也有的是因为年龄太大,记忆力减退,辨识能力差。一些印象深刻的参照物,如道路、树木、商店名称等由于近年城市改造拆迁而发生变化,独自外出的老人寻找不到脑海中旧的记忆,因而找不到回家的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人外出后迷失方向、突发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老人的安全无时不使儿女们产生牵挂。特别是与老人不在同一城市生活的子女,没有精力和时间“常回家看看”,只能依靠电话联系,了解老人的生活与健康。即使在同一城市生活,子女也各有各的工作,也不可能随时随地陪伴父母。所以,要防止老人走失发生意外,还真的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从政府角度讲,要指导各个社区为辖区内的每一个老人建立信息档案,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退休前工作单位、具体的居住地址以及子女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并在民政、公安等部门备案,形成对老人监护的长效机制。同时,可考虑为老人统一制作“信息卡”,或装在老人衣兜里,或缝在老人的服装内,上面注有其家庭住址、社区联系电话及其子女姓名和联系电话,保证老人一旦走失,通过共享的信息档案或“信息卡”能够很快联系家人,即使家人一时不便接电话,也可联系到其社区工作人员,使老人得到及时的帮助与安顿。

  从社会角度讲,要大力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断拓展养老服务的范围,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为了一切老人、为了老人一切、一切为了老人”的服务氛围,使老人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特别是对一些“留守老人”,可通过政府的号召,组织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队,及时解决老人的生活难题,使他们同样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这样一来,对走失的老人,就会“人见人爱”,都会施以援手,都会送其回家。即使好心人一时脱不开身,也会主动联系其家人或报警,使老人安全到家。

  从家庭来说,子女多陪伴老人是最根本的措施。但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与家庭,不可能时刻陪在老年人身边。对此,子女除节假日和周末回家陪老人过周末外,可以考虑为老人配置一个定位追踪设施,随时向其发送信息,以及时了解老人所处的位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接老人同住,利用晚上时间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如果老人精神不好或者患有老年痴呆,白天也离不开人,子女除积极为老人治疗外,还应在预防上下功夫,不妨请个人专门陪护人员或依托养老机构,以防止老人单独外出而走失。

  总之,无论是社会人,还是老人的子女,一旦发现有走失的老人,应该以防止老人流落街头而导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为出发点,第一时间与当地公安或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忙使老人安全回家。

更多

热门关键词:丢失 举措 老人 袁文良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