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周志宏:代糖虽好却不可贪吃

2022-11-06 11:23:57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糖类,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能量物质。而在人们的饮食中,甜味又是人类快乐的源泉之一。其实,代糖食品已广泛应用于糖果、甜点、饮料等食物,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的代...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而立之年的王福是一个甜食爱好者,但在去年的体检中被查出了糖尿病。王福也“启动”了他的甜食“节制”模式。但当听说一些甜食已经使用代糖取代蔗糖后,王福对甜食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一直在控糖的他给自己点了一杯奶茶,据他描述,口感和含糖奶茶一样,没什么区别。(光明日报11月5日)

  糖类,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能量物质。而在人们的饮食中,甜味又是人类快乐的源泉之一。其实,代糖食品已广泛应用于糖果、甜点、饮料等食物,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的代糖成分是否足够健康,成为“控糖人群”关注的问题。

  代糖,又被称为甜味剂,是可以为食物增加甜味的一类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代糖主要有人工合成代糖、天然代糖和糖醇三类。据介绍,从成本上看,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性价比高,因此,大多数代糖食品是以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为主要成分,诸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三氯蔗糖(蔗糖素)等,当然,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有明确标准。

  现在,一些便利店、奶茶店或者网购平台,代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控糖人群”的追捧,这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的确,代糖的出现,似乎缓解了一些“控糖人群”既要健康,又放不下对甜食的念想的纠结。

  在专家看来,代糖并不等于无糖,不能毫无节制地食用。虽然代糖本身不产生能量,但其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过多食用代糖,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比如当人体摄入代糖,大脑会误认为身体摄入了糖分,进而分泌胰岛素,但却没有等来与葡萄糖的“相遇”。久而久之,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信号日渐迟钝,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随之增高。有研究还发现,一些代糖食品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如果用此类代糖食品取代葡萄糖,那原本需要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群就会被杂菌取代。长此以往,肠道内的菌群环境就会被破坏,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尽管目前市面上合格的代糖食品,添加的代糖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长期大量食用。对代糖,我们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适度食用,否则,过犹不及。对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代糖是不错的选择。适度的代糖能解馋,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可以选择一些天然非营养性代糖,比如甜菊糖、罗汉果苷等,这都是相对安全的。可孕妇和儿童抵抗力较差,需要补充足够营养以保持免疫力,这两类人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代糖食品。

  多年来,“舌尖上的诱惑”让不少人付出了“甜蜜的代价”。针对国内民众饮食中的含糖量,有专家团队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为30克,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仅从饮料添加糖中摄入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世卫组织建议,人均日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5%以下,或糖量不超过25克。

  近些年,我国“小胖墩”日益增多。多项研究结果提示,儿童期肥胖,会增加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不少女性也意识到,糖可能是导致皮肤暗黄、胶原蛋白流失的“元凶”。

  因此,要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替代饮用水;少吃类似糕点、甜点、冷饮这样的甜食,因为其中添加进去的糖、油都不少;炒菜做饭少放糖;选购预包装食品,也要看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含糖量低的产品;在外就餐或外出游玩时更要注意控制糖量摄入。

  代糖虽好,却不可贪吃;管住自己的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是真正控糖的关键。

更多

热门关键词:糖尿病 甜食 周志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