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杨柳:“高考减招”事件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16-05-31 17:43:4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首先,有关部门要思考如何做好公开。高考招生计划一直有调整,只是近些年来一直没有进行公开,今年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进行了公开,这也成...

  作者:杨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江苏、湖北“高考减招”事件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2016年高招江苏将向中西部省份“输出”3.8万招生名额存有异议,江苏省内的南京、苏州等多地学生家长通过集会或者游行的方式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陈情要求,并希望以此呼吁高考招生公平。网上多段小视频流出,话题13日仅限于江苏湖北本地探讨逐渐升温到14日全国舆论关注,特别是各大微信群中网民讨论热烈。同时,湖北省内也出现类似情况,助推舆情热度上涨。(5月16日 搜狐网)

  根据搜狐方面做出的统计,舆情热度在14日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减退。到目前为止,整个事件的诉求和处理已经走入正常的轨道。笔者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和处理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应该从事件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有关部门要思考如何做好公开。高考招生计划一直有调整,只是近些年来一直没有进行公开,今年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进行了公开,这也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索,公开与否也成了舆论关注点之一,其实笔者看来公开是必须的,不公开就没有群众的监督,不公开就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不公开就谈不上公平公正,所以必须要公开。如何做好公开呢?笔者认为从此事件来看,就是要做到“及时公开”,临近高考,各方面神经都高度紧张,此时才来公开计划,难免会让一些家长和学生情绪失控,如果在学期初公开,家长们情绪不会过度激动,对学生的影响也会小很多,有关部门也有时间去解释去处理。

  其次,有关部门在公布计划时应当同时做出解释。笔者注意到,13日晚江苏省教育厅和湖北教育厅分别在网络平台以公告和答记者问的形式做出了公开回应。根据相关统计,正是回应发出后网络上的正面评价才逐渐多了起来,并最终成了主旋律。网络上的合理评论和正面的言论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有关学生家长的理智与清醒,到目前为止虽然有部分家长仍担忧招考计划的调整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公,但他们情绪已经不再那么激动,没有出现围堵相关工作部门的现象,而是通过正常的方式提出诉求,寻求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在突发事件出现后才给出回应算是“亡羊补牢”,但是如果有关部门把回应中的合理解释在招考计划公开的同时一并发出,是不是家长们就不会妄自揣测,事件就不会变得如此突然和激烈了呢?我们要看到计划中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关系着多少学子们的命运,要考虑到学生和家长们迫切关注的内容,给他们合理的解释是对考生和家长负责,更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所以笔者希望有关部门今后在公布各种计划的同时要附带相关的解释,让有关人群能够理解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后,实现教育公平要敢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教改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时提出了我国计划招生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新浪评论刊登了《高考减招事件,原因还是向“钱”看》的文章,文中提到目前一些高校在招生中由于需要考虑自身发展而必须做出一些影响教育公平的不合理的计划,由于高校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资金限制,使得全国一盘棋式的招考安排很难实现,教育公平也就成了空谈。笔者看来,招考公平仅仅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方面,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教育资源少,考生多,高校少,因此向中西部地区分流招考计划是从全局考虑,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分流招考计划毕竟只是治标之举,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经济落后和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等等,但从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笔者认为要实现教育公平,我们首要任务就是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一个是招考体制,一个是高校体制。我们可以学习英、美等教育强国的经验和模式,探索高校的科学发展模式,提升全国高校的整体水平,让高校等级和地方经济水平脱钩,假如中西部地区也遍地名校,就不需要去分流了。同时,要勇于探索自主招考,给高校解绑,让学生选择,当然,在当前情势下,如果不去计划招生很可能使某些高校找不到生源,某些地区考生没有学校上,但是不破除计划体制公平就不可能实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了。

  距离2016年高考已经不足20天,笔者衷心希望家长们要保持冷静,“围观”群众要谨言,要理性评价,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做出回应不能是终结,要给家长们合理解释要安抚家长们的情绪,各方合力为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保驾护航,十二年的苦读就为这一考。无论招生公平与否,计划合理与否,体制科学与否,终究要高考,作为曾经高考大军中的一员,笔者衷心祝愿所有考生取得好成绩。

更多

热门关键词:杨柳 事件 教育 唐1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