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在知识海洋中寻找生命的光亮
作者:王海燕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昨天以为自己的邮箱坏了把稿件又重新发了一遍,洪老师那么忙又重新发了一遍投稿要求,自己觉得好愧疚。学习是一个长期无止境的过程,说明还是没有内化于心,学习不是形式主义,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一个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曾在大白天提着灯笼寻找"真正的人",这一充满隐喻的画面恰如人类永恒的求知状态——我们手持知识的微光,在未知的黑暗中不断探索前行。"学无止境"并非老生常谈的励志口号,而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法则,是每个个体生命获得意义的必经之路。在这个信息爆炸却又知识碎片化的时代,重新理解"学无止境"的深刻内涵,关乎我们如何安放躁动的灵魂,如何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面对知识海洋,如何避免迷失方向成为关键。信息过载时代,"学什么"比"学多少"更为重要。学无止境的精神内核是对生命可能性的永恒信仰。中国古人讲"活到老,学到老",西方哲人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这两种跨越时空的智慧回声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承认无知是求知的起点,保持好奇是生命的动力。同样,在看似没有终点的学习之旅中,我们找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对无限世界时那份既谦卑又勇敢的姿态。每一次学习都是对认知边界的突破,每一次突破都让我们在浩瀚宇宙中多点亮一盏小小的灯。
学海无涯,但每一滴知识的积累都在改变着我们理解世界的角度;前路漫漫,但每一步学习的脚印都在拓展生命体验的维度。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唯有保持学习的能力与热情,才能既不被浪潮吞没,也不被岸边的安全所诱惑,而是真正成为自己航船的船长,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徐蕾:绘制打好蓝天保卫战“路线图”
黄跃成:一条“红内裤”追责百万值得深思
陈镜伊:以“学习”三态 担时代使命
张天放:81192 英雄从未远去
廖卫芳:让“闹机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翟云雪:增强阅读饥饿感,护好精神三餐饭
袁文良:对“农资忽悠团”要坚持露头就打
刘苏怡:青烟不扰青山色 心香一缕寄春风
陶淑杰:践行八项规定,筑牢党员作风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