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近视防控机构“坑”多 填“坑”须多方联手

2023-03-18 11:06:1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近视防控市场也随之增长。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我国近视防控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年底已达968家。除了传统医院眼科门诊和配镜...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王女士的女儿正上小学,去年开始出现上课看不清黑板的情况,随后王女士留意到家附近的一家视力养护中心。该中心在街边发放9.9元体验卡,宣称通过按摩穴位,可将视力从4.5提升到5.0。心动之下,王女士带女儿去体验,并在商家劝说下办了3个疗程的按摩卡,每个疗程价格高达3800元。此后,王女士的女儿一直在这家视力养护中心做“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半年后在医院检查,发现视力不仅没有改善,反倒从开始的4.9降至4.6,屈光度也达到200度。王女士说,这家中心还一直嘱咐家长不要去医院,说戴上眼镜视力下降更快、医院的眼药水等药物刺激会影响治疗效果。“3个疗程加辅助的保健品,总共花了快两万元,眼睛没治好,视力反倒下降了,太后悔了。”(江海晚报3月17日)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近视防控市场也随之增长。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我国近视防控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年底已达968家。除了传统医院眼科门诊和配镜门店外,形形色色的近视防控机构也受到不少家长青睐,有的通过“高科技”仪器进行眼部肌肉训练,有的用穴位刺激、中药热敷等方式干预,有的配套销售叶黄素、蓝莓饮、明目贴、明目膏等产品。一些机构的“治疗”方式还给青少年健康造成损害。一名家长反映,孩子在使用了一款眼部训练仪后不仅视力没有好转,反而感觉眼睛更累了,还出现了头晕、恶心现象。

  多名受访家长吐槽,有的机构在宣传时称“来的孩子95%都能提高视力”、“训练以后可以不戴眼镜”、“把视力托管,家长放100个心”等等,说得神乎其神,吹得天花乱坠,其实际效果远远达不到;很多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菲。多款视觉训练仪售价都在万元左右,如果到店训练则每次收费50元到100多元。一些机构按疗程收费,单个疗程售价从几百到数千元不等。有机构销售的蓝莓饮品一盒售价580元,声称“纯度很高,对眼睛好”。不少机构利用家长对孩子近视的焦虑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盲点,设置重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但每当有家长质问时,一些机构就以“孩子配合度不够”“饮食和户外活动没跟上”等为由推脱。不由得让人生疑。

  此前,由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在广告宣传中不得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消费者。近年来,尽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近视防控市场领域的虚假宣传现象仍大量存在。一些机构虽不敢宣传“治疗近视”,但在拉拢顾客的过程中频打“擦边球”,模糊“裸眼视力”“屈光度”等专业概念的差别,试图误导消费者相信使用其产品后可降低度数;不少机构对产品进行“高大上”的包装,如宣称中科院团队研发、与知名专家合作等。但事实上,很多概念似是而非,合作性质也存疑。为增加销量、规避维权纠纷,不少机构制定专门成套话术应付或“忽悠”消费者,以图家长持续投入。

  近视防控机构“坑”多 , 填“坑”须多方联手,监管尤需擦亮眼睛、依法“出手”。行业标准亟待建立和统一,准入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等制度亟待完善。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大对无证行医的打击力度,规范眼视光医疗器械的使用行为,严禁各医疗机构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此外,各级卫生健康、教育及网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配合,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开展近视防控校园宣传和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科学认知近视矫正,自觉抵制近视矫正虚假违法广告。教育和引导儿童青少年科学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手机、打游戏等过度用眼。有眼科专家表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虽然近视是不能治愈的。但儿童青少年时期可以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家长一旦发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应当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矫正,而不是去一些宣称能“治愈近视”的所谓视力矫正机构进行胡乱治疗。

更多

热门关键词:近视 机构 作假 周志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