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贾志军:一定不能让“圈子文化”蔓延开来

2018-10-24 17:18:2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圈子文化”的主要特点,一是拉帮结派、抱团取暖,二是党同伐异、沆瀣一气,三是利益均沾、共同谋私。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热衷建圈子、拉圈子、经营圈子,讲哥们义气,不讲党性...
  作者:贾志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背靠大树好乘凉”“朝里有人好做官”,所谓的为官之道至今仍被一些人奉为圭臬。这种“依附”心态的存在,正是“圈子文化”肃而不清、残存未绝的产物。“圈子”扩张带来的私欲膨胀,造成的恶果是“圈子”外群众利益的被牺牲。(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官员中,“系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家族式腐败”屡见不鲜,他们的倒掉,都与圈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圈子文化”的主要特点,一是拉帮结派、抱团取暖,二是党同伐异、沆瀣一气,三是利益均沾、共同谋私。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热衷建圈子、拉圈子、经营圈子,讲哥们义气,不讲党性原则;讲帮派规则,不讲政治纪律;讲少数人的好处,不讲党的团结统一。有的领导干部处心积虑,把“小圈子”包装成正常的人情交往、工作需要,障人眼目,混淆是非。有的领导干部画地为牢,苦心经营封闭的小团体,不是信得过的人入不了,没有利用价值的人靠边站。这种基于“圈子文化”之上的“小圈子”,具有较强隐蔽性,它在不知不觉中架空制度规矩、污染政治生态、毒害社会风气,破坏力惊人。
  消除“圈子”文化,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把握交往的原则和底线,严守政治规矩,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摒弃特权思想,破除特权利益,坚决不能让入了“圈子”就得实惠,不入“圈子”寸步难行的思想蔓延;同时,要带头守规矩、讲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筑好思想防线,坚决不能破了规矩、坏了风气、乱了法纪。
  “圈子文化”贻害无穷,任何一名党政领导干部都不能发展“圈子”文化,绝对不能让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蔓延,否则不仅会影响政治生态,还会破坏党的执政根基。

更多

热门关键词:圈子 文化 贾志军 大南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