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肖怀中:莫让中秋文化被“概念月饼”撞了腰

2016-09-09 06:52:59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本来,只要一说起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赏明月和吃月饼。据史料记载,“月饼”古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作者:肖怀中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下周四就是中秋节了,月饼的营销大战早已拉开了大幕。从市场的营销宣传来看,商家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味好”“料足”,而是为月饼包装上一层“养生”“保健”“美容”“无糖”的外衣,打出了一波波“概念月饼”,让人觉得月饼的功效在不断加强。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有媒体经过调查后披露,市场上所谓的“水果月饼”只不过是“水果味”月饼,其配料中完全不见水果成分,除了白砂糖、植物油之外,就是各种水果味的食用香精;所谓的“无糖月饼”只是把其中的蔗糖换成木糖醇、麦芽糖醇一类甜味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吃下之后也会导致血糖升高;至于说“保健月饼”更是一种炒作,因为保健养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月饼只不过是节日性食品,即使里边真的放有珍贵食材,但其含量也十分有限,能发挥的保健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大街小巷出现的“概念月饼”,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伤害了人们心目中的中秋情感,伤害了传统的中秋文化。

  本来,只要一说起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赏明月和吃月饼。据史料记载,“月饼”古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而真正把“月饼”作为食品名称的,最早有据可查的是元代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一书。该书曰:“月饼”是“蒸作以食”的饼食,有如“薄软云衣似,团栾月样描”。到了明清之时,月饼才越制越精,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更加盛行。《燕京岁时记•月饼》中记载:每到中秋来临之际,“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而围绕着明月,一些美好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更多的文人雅士也围绕中秋和月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使美好的民间传说、悠久的中秋文化与月饼文化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美好的遐想。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中秋之际少了“寂寞嫦娥奔月舒广袖”的传说、少了“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意境、少了“玉兔香笺谁共识”的联想,我们的中秋佳节何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何来明澈丰满的民族风俗?所以说,中秋文化与月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及其意义。它们本源自于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源自于人们对亲情友情的期盼,源自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作为中秋的节令食品月饼,无疑是这种向往与追求的载体,那圆圆的形状、漂亮的花纹,象征着亲人团聚、万家团圆、生活美好、心情愉悦。所以,每当中秋之日,家人、朋友、恋人聚集一起,赏月品饼,叙情谈爱,那是怎样的一种文化享受。

  然而,不知是何人创意,不少商家从商业利益考虑,竟给这一传统的蚨食品贴上了“保健”“养生”“美容”“养颜”“治疾”“防病”之类的标签,而且价格攀升,这完全是对传统中秋文化和月饼文化的伤害,着实令人摇头叹息。所以,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担当,对这类“概念月饼”予以检查,对那些以“概念”炒作、以“标签”唬人的功利行为予以严惩,以防传统的中秋文化和月饼文化被“概念月饼”撞了腰,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任何侵害。

更多

热门关键词:中秋 月饼 概念 肖怀中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