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游德福 > 列表

游德福:设身处地心比心

2024-03-04 10:29:4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每次回老家后,众街坊亲友都会围上来追问:“工资涨了没,一个月能拿多少?”“谈了女朋友没?”“什么时候买房啊?”你若不回答或表现得不开心、不耐烦,大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别...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人们经常在社交场上会用到的词语。也就是说,遇事要站在利他的立场上设身处地。

  不少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说起过年回老家最怕的事情,少不了提及被“查问”。

  每次回老家后,众街坊亲友都会围上来追问:“工资涨了没,一个月能拿多少?”“谈了女朋友没?”“什么时候买房啊?”你若不回答或表现得不开心、不耐烦,大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别怪我们多嘴,我们都是关心你!”。不经意间,尴尬局面出来了。

  实际上,你的所谓的关心,是一厢情愿的根本不靠谱。在听者这边,就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是真正的理解和关心。

  于是我就想,说话行事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代贤士有过许多劝人说话要角色互换、设身处地的名言,比如宋.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深悟之,挺受启迪。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曾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困难或失意,有些伤只想自己去疗愈。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会体察你的难言之隐,暖心地维护你的自尊,尊重你的想法,不会大张旗鼓地喧哗,不会触碰你的伤口。

  设身处地,就在于你不说我便不问,默默陪伴,不让你难堪,并为你战胜自我、走出困境而高兴。有时候,不问,便是一种有分寸的善意。

  真的,漫漫人生路上,总不免邂逅诱惑的困扰、进退的抉择、生死的考验,取与舍既是对利害关系的判断和选择,更是理性与感性的较量,正所谓“舍得取舍方有天地、懂得取舍方得始终”。

  作家柳青在《创业史》里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似乎走好了紧要的几步,人生就会一路畅通。其实,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选择的重要性。在走出了紧要的几步之后,路上的每一条沟、每一道坎,仍需要我们自己拼尽全力才行。

  角色互换,设身处地看事物,有一段出家人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方丈问:“下雨的时候,你会嗔怒吗?”沙弥说:“会。”方丈又问:“什么时候下雨,你才不会嗔怒?”沙弥说:“夏季,干旱缺水的时候。”

  对啊!雪中送炭,永远胜过锦上添花。对于需要的人来说,一滴水都可以救命;而对于富足的人来说,就算给他一个鄱阳湖,他亦不会在乎。

  当今世界,人与人的沟通障碍,甚至是许多矛盾的产生,都是缺乏设身处地造成的。我们常说,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正是这个道理中的一种。

更多

热门关键词:思考 游德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