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曹灿辉:别让120急救“卡”在抬病人上

2024-03-05 09:52:3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一般情况下,呼叫120急救的病人,都是情况比较危急或是行动不便的人。而像以上事件一样,“120拒抬病人上车”,显然,会让病人不能获得及时救助,违背治病救人初衷,加重家属焦急担...

  作者:曹灿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据央广网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黑龙江嫩江市人民医院120急救工作人员到病人家后,拒绝抬病人上救护车,此事引发关注。视频中,一女子的父亲病重,她拨打嫩江市人民医院120急救。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亲人,她难以独自将其父亲抬上担架,便请求工作人员帮忙把病人抬上救护车,但遭到工作人员拒绝,对方称:“我们抬不了,没有这项义务。”涉事医院回应称,已经向病人家属赔礼道歉,涉事的两名工作人员已被停职。

  一般情况下,呼叫120急救的病人,都是情况比较危急或是行动不便的人。而像以上事件一样,“120拒抬病人上车”,显然,会让病人不能获得及时救助,违背治病救人初衷,加重家属焦急担忧,加剧医患矛盾,实不可取。诚然,医护人员和担架员是两个不同的职业,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急救准备。不过,就嫩江市人民医院120急救医护人员“没有这项义务”抬病人上车的说法来看,应是不合适的,太冰冷,让人心寒。毕竟医护人员是专业人员,懂得担架知识,掌握担架技巧,在救护车上没有担架员、且自己行有余力、而身体条件又允许之下,还是要急病人之所急,第一时间伸出抬担架之手的,这是救死扶伤的大爱仁心,也是良好的思想道德要求之所在。

  应该看到,出现“120拒抬病人上车”现象,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可能思想道德存在一定的问题,又或许不想担当风险,现在相关涉事人员被停职接受“再教育“,理所当然。不过,从这个事件的本质来看,却是120急救车上没有配备担架员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急救机构管理问题,提供120急救服务的是团队,其成员如何组成、成员如何分工协调等,都是急救机构内部管理事务。把内部没有处理好的事务“甩锅“外面而“拒抬病人上车”,混淆了职责“边界“,要不得,必须设法破解才对。

  事实上,近些年来,因120急救车人员配备不足,担架员缺失引发纠葛甚至延误病患诊疗的案例,各地时有发生。比如,几年前,某航空公司发生“患病乘客自己爬上救护车”事件,引发讨论。几年前,居民曹先生突发脑梗塞,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称人手不够,让其老伴自行找人抬担架,导致延误抢救。急救患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个环节要紧密配合,不可人为割裂或分解实施。别让120急救“卡”在抬病人上,势在必行。

  国家卫健委2013年发布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医疗救护员;第二十条则规定,医疗救护员可以从事的相关辅助医疗救护工作包括搬运、护送患者等。这里说的医疗救护员就是大家俗称的担架员。虽然相关规定非常明确,但是各地担架员却明显不够。为此,各地相关管理部门和医院要重视医患需求,加大急救人员特别是担架员的科学合理配置工作力度,并做好担架员培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搬运和救治保障,真正从根本上打通患者生命安全应急“绿色通道”。

更多

热门关键词:120 病人 曹灿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