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发布一号文件”,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冲锋号

2023-02-15 08:58:0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民以食为天,农业乃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少的基础产业也,要将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补齐发展短板,实现中...

  作者:尚凡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的方式,制定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月4日 新华社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民以食为天,农业乃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少的基础产业也,要将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补齐发展短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应激活力量,真抓实干,让乡村振兴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指方向、给方法,划重点,在新春伊始之际,高瞻远瞩的党和政府以“一号文件”之方式,就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全面决策、部署,既透出了党执政为民的博大胸怀,更折射出了乡村振兴的极其重要性。

  回首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光辉历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告别了“一穷二白”,更发起了精准脱贫战役,彻底斩断了穷根,实现了全面小康,赢得了世界的“惊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执政为民,为人民谋福祉,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之时,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住登高望远的党,果断的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之宏伟目标,勾描绘出了乡村美好蓝图,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冲锋号。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和国家一声令下,各地迅速行动,选派驻村工作队,投入资金,新修道路、水渠等,围绕“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乡村振兴之大幕正徐徐拉开。

  历时一年余,虽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取得了可喜成就,然既要实现农民增收,缩短收入差距,又当实现乡风文明、留住乡愁,乡村振兴千头万绪,本又是一块硬骨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敲敲打打”就能实现。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实现之,固然离不开党的领导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党为之指方向、给策略;但冷静思之,更需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吃透“政策”,对标要求,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攻艰克难,带领广大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是要迅速组织广大村民、基层干部等,深入学习《意见》。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选取群众喜闻乐见之方式,多措并举,掀起学习浪潮,将此《意见》精神,送达干部、群众心中,让其掌握工作方法,抓住重点,激发内驱力,增强打赢此持久战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包括驻村干部在内的广大基层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实干兴邦,乡村振兴,重在基层、重在基层干部;为此,广大基层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除深入宣讲此《意见》,引导村民坚定乡村振兴的信念外,更当“干”当先,聚精会神谋发展,全身心投入其中。

  要着眼未来,目光长远,结合本地实际,顺应市场要求,因地置宜,走好群众路线,集思广益,舍得脱一身皮,找准找稳致富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聚焦乡村振兴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着眼引进与培养人才,走稳科技兴乡村之路,更当与时俱进,兴乡风文明等。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望各地、望广大干部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不负党和人民交付的使命,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智慧与汗水奋力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不断掀起乡村振兴的新热潮。

更多

热门关键词:一号 文件 政策 尚凡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