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孔娜:警惕微信成“危信”

2022-08-01 10:29:1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提高人员保密意识。大量微信泄密案件反映出部分机关单位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保密意识薄弱、保密常识欠缺。各机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保密宣传培训和教育提醒,深入普及保密法律法规和...

  作者:孔娜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据统计,我国每天有10.9亿互联网用户打开微信,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微信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在机关单位办公中使用也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微信也成了失密泄密的“突破口”,不能不引起警觉和反思。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一定要提高保密意识,管好用好微信,决不能让微信成为新的失泄密载体,变成真的“危”信。

  提高人员保密意识。大量微信泄密案件反映出部分机关单位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保密意识薄弱、保密常识欠缺。各机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保密宣传培训和教育提醒,深入普及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同时开展经常性案例警示教育,深入剖析讲解互联网泄密案件特点、危害和后果,“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成为全体人员的基本常识与行为准则。

  严格“保密”制度。制度是日常保密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全面完善微信在工作中的日常管理制度和使用规范。严格微信工作群登记备案,明确工作群建立、使用的具体要求;严格微信传播内容,向全体人员严明禁止涉及涉密内容的要求,按照规定对涉密文件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局有关规定,建立手机日常保密管理制度,使手机远离保密要害部位、涉密会场、涉密文件。

  建立有效督查机制。严格的保密检查是加强保密管理的重要抓手,各单位要认真开展周期性保密自查自评工作。按照保密规定,对微信电脑端使用情况和工作群管理情况及时作出保密提醒,周期性排查风险隐患,确保涉密信息不泄露,保守国家秘密安全。

更多

热门关键词:微信 危险 警惕 孔娜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