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直黄瓜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一天,在早餐店里听几位妇女说话。一位妇女介绍她的经验:“我买黄瓜,买弯的不买直的。”
“为什么?”她旁边另也位妇女似乎很奇怪。我也有点奇怪。
那妇女笑笑,炫耀她的见识:“现在有一种药,打到黄瓜上,就长得直。”
哦!明白了。就是说,买直黄瓜,可能是打过药的。是药对人就有害,所以不能买。
这件事,一是让我觉得人能,什么法都能想出来;二是觉得假东西越来越多,防不胜防;三是想到了世上越是好东西越要防假。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夸得过于好了,必定有水分。
前几年我随旅游去南方时,参观熊猫馆,看到门口图板上画的熊猫比馆里趴着的真熊猫漂亮多了。当时第一感受就是:假的总是比真的好看。好看的必定有假,就像人化妆一样。
作家写书也是如此,把正面人物写得太完美,高大全,便是公式化,落俗套。让人感到不真实,便很难打动人,读者就少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是常理,许多人都知道,都懂,遇到具体事上,还是绝对化。找对象,要十全的;招员工,不要有缺点的,等等,都是误区。
我的结论是:想求真,就不能要求太完美。遇到太完美的,比如说,有的推销员把他的货物说得太好,说不赚钱,甚至说赔钱,最好赶紧离开。
作者: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获奖,被选入多种版本。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不能让色青卡片变成酒店的鸦片
苗凤军:机关作风评议百姓当裁判体现双向责任
徐义闯:深圳“禁摩限电”为何让人揪心
醉江南:“官场”变“市场”不应频“登场”
刘选启:文明礼让才是上上之策
李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别成了独角戏
醉江南:丈母娘蜕成“丈母狼“,羞煞了谁?
李强:自助图书馆二度立项不可再“悄然”
孙伟:官员迷信“修坟”,不济苍生信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