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叶紫雯:莫让春晚被饭圈文化“控了评”

2021-02-12 20:02:5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不知何时起,春晚节目的风向变了。专业的艺术家少了,活跃在年轻人中的流量明星多了。很难再出现哪一句经典的小品台词能让我们牢记,更多的时间里,我们沉浸在“抢红包”“扫福字...

  作者:叶紫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38年前,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登上电视荧幕。人们在除夕夜的张灯结彩中围坐在一起,等待着这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无论是陈佩斯精湛的无实物表演、姜昆巧舌如簧地讲述和老虎的斗智斗勇,还是费翔带着动感的节拍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总是尽心尽力逗我们一笑,为热闹的春节增色添彩。

  不知何时起,春晚节目的风向变了。专业的艺术家少了,活跃在年轻人中的流量明星多了。很难再出现哪一句经典的小品台词能让我们牢记,更多的时间里,我们沉浸在“抢红包”“扫福字”和群发祝福的嘈杂声中,喜欢的明星匆匆出现在了舞台仿佛成为了我们匆匆抬眼看电视的唯一动机。

  从“春晚第一次联排”的热搜出现,到“春晚最后一次联排”的热搜结束,点进每条热门微博都不难发现饭圈文化的声嘶力竭:评论区充斥着复制粘贴出的对明星的赞扬,“你家爱豆上春晚了吗?”成为了饭圈男女的日常问候。不知何时起,春晚不再是共祝阖家欢乐、辞旧迎新的晚会,而是证明某明星是否“出圈”的标准。对于圈内粉丝来说,“自家爱豆”上春晚无疑是一个对其实力和热度的莫大肯定,他们仿佛也随着爱豆一样脸上有光,可以凭着这个资本对其他明星和粉丝群体进行嘲讽和霸凌。实际上,这是粉丝在无形之中对春晚的“饭圈化解读”,他们已经忽视了春晚的初衷,而把它变成明星争奇斗艳的竞技场,这种曲解不但会给明星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会使饭圈文化越发恶臭,带歪社会风气。

  要深究原因,春晚节目审核的“饭圈化”导向难逃其咎。近年来,春晚节目的呈现追求正能量,呼吁与时代发展的大方向看齐,这着实有利于在开展文娱活动的同时提高社会公知,引导社会积极向上发展。但随着流量明星的出镜率不断提升,饭圈文化的侵蚀使得春晚传递出的价值导向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代替专业喜剧、相声演员出现在大荧幕,这虽然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注意力、俘获一大批年轻观众,但流量明星的专业能力着实有限,不顾节目质量就大批引进明星出镜,不禁让人怀疑,难道春晚也要为了收视率和播出效果向流量明星低头了吗?

  春晚的妥协和向下兼容无疑使得社会对流量明星的态度形成更加鲜明的两极:粉丝们会越发狂热吹捧,饭圈文化又会掀起舆论狂潮;而本身想看优质节目、对春晚有期待的观众则会反感流量明星的出现,对春晚失望。春晚只是我国文娱发展的缩影,相关审查部门把关人应该尽量避免饭圈文化的裹挟,把出镜机会更多给予努力创作、打磨技艺的专业演员,只有真正脚踏实地提升节目质量,才能让春晚回归多年前的名声与影响力。

更多

热门关键词:春晚 文化 牛年 叶紫雯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