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李云勇:“富游”不应成为“学生游”的代名词

2016-06-21 14:47:0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依据常理,父母有钱,赞助孩子“富游”和“远游”,他人无权说三道四。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富游”,对本来就娇生惯养,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作者:李云勇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毕业季到来,最能拉动旅游市场的一波力量已经蠢蠢欲动,各大旅行社以及在线旅游企业纷纷推出了毕业游主题线路。统计发现,“95后”不爱“穷游”,“95后”更青睐出境游,韩国、日本、泰国成为出行首选。父母的赞助让他们的毕业旅行底气更足,预算在4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占近五成。(6月20日《福州晚报》)

  依据常理,父母有钱,赞助孩子“富游”和“远游”,他人无权说三道四。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富游”,对本来就娇生惯养,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可以说,无原则的“富游”,不是在帮孩子,可能是在害孩子,会加剧孩子一些不良习气的疯长。

  “富游”,无法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习惯上,父母不愿意对孩子倾吐自己的不易,对孩子的需求总是大方满足。读了9—16年书,虽然孩子还在眼前,看上去孩子跟父母“零距离”,实际上隔阂很大,根本没有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以毕业生为主,基本排斥父母参与的夏令营等毕业游,只能是让孩子继续生活在梦里,而不是现实里。

  “富游”,“远游”,加重攀比心理。毕业生出游,与学习无关,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心态。这种放松,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攀比。比如可能比比谁到的地方多,谁买的纪念品多,谁吃的好东西多,看谁花得多,看谁玩得多,没有在孩子中形成量入而出,花更少的钱,欣赏更多美景的能力。“富游”不过是“炫富”,炫耀自己多消耗资源而已。

  为什么不培养“穷游”,“近游”?德国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学生,利用假期万里迢迢来到南美洲和非洲,在这项独特的体验活动中接受锻炼。活动的一切费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实的自己掏钱“买苦吃”。德国提倡:再富也要穷孩子,为什么不学呢?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去身边的的穷乡僻壤,看看那些同龄的穷孩子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

  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坚持“再富也要穷孩子”,比如到一个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过上一段艰苦的生活,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这是当今每个德国城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修课。如果中国的孩子沉迷于“富游”,“远游”,如此不接地气,就不会知道温饱来之不易,小康奋斗不易,长大后会就很难适应社会,免不了要吃亏走弯路。

  “富游”不应成为“学生游”的代名词。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在父母羽翼下生活,与其让他们离开父母后六神无主,寸步难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后劲不足,还不如让他们利用难得的假期从小多吃些苦,多知道生活的黑暗和不易,从而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那么,请让孩子离“富游”和“远游”远一点,多多地“穷游”“近游”吧。

更多

热门关键词:代名词 学生 旅游 李云勇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