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袁文良:高考在即,莫让“谢师宴”变味

2016-06-05 20:38:35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谢师宴,也称“升学宴”。几千年来,国民一直崇尚尊师重道。如今,孩子历经“十二年寒窗”,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想对...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高考即将开始,虽然考生们还未走进考场,但许多家长和学生特别是自我感觉“成绩很好”“会如愿考上大学”的学生及家长已开始着手准备“谢师宴”了,一些酒店也纷纷“配合”地推出相应“谢师包桌”,并称“提前预订”,可享受“超值优惠”。

  谢师宴,也称“升学宴”。几千年来,国民一直崇尚尊师重道。如今,孩子历经“十二年寒窗”,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想对老师这些年的谆谆教诲表示一下感谢。从道德和礼教上来看,教师教书育人付出很多,就应该得到学生和家长爱戴、尊敬,尤其那些考得十分理想、只待领取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因感恩而自愿“出血”宴请一下老师,其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师宴”是一种表达尊师、敬师、谢师的礼仪、风俗。因此,学生金榜题名,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由衷高兴,这时学生及家长邀老师一同坐一坐,小庆一下,小酌两杯,应该说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妥。但如今,这么好的一件事为何却成了“洪水猛兽”?为什么年复一年的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其原因是“谢师宴”偏离了“谢”的本意,改变了“谢”的味道。

  纵观近年来出现在各地的“谢师宴”,从形式上来说,“谢师宴”已经冲出家门、成为商家的招牌,动辄上千的高消费让原本人人都可以表达的“谢师”有了门槛;从内容上来看,“谢师宴”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答谢师恩,很多学生家长借此博面子、讲排场,大操大办、互相攀比,让普通的工薪家庭难以承受;特别是一些手中有些“权力”的领导干部,借机邀请下属出席,而这些“聪明”的下属自然会借口“给孩子买点需要的学习用品”为由送上礼金、红包,这样的“谢师宴”无疑成为个别贪官大肆敛财的机会,使“谢师宴”笼罩上了物质化和庸俗化的阴影,变成了奢侈、腐败的代名词。所以,近年来每逢高考前后一些地区就专门下“令”,严禁党员、干部操办、参加各类“谢师宴”,违者要先免职后处分。

  既然谢师宴已经变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谢师宴”回归本源。吃饭,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它既是一种社交媒介,又是一种活动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通过吃饭,实现学生、家长与老师的互动,感激过往的谆谆教导,请教未来发展的金玉良言,这才是“谢师宴”的本意所在。这样的“谢师宴”,没有必要设在豪华酒店,也没有必要点上山珍海味,更没必要推杯换盏,只是简简单单地吃顿便饭,哪怕是一人一碗面条。这样的“谢师宴”,彼此间可以推心置腹地聊天,处处彰显着关爱与温情,可实现师生感情的真诚交流。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为感谢老师们多年辛劳,学生及其家长可以写感谢信,也可以送礼物,当然也可以请吃饭。但作为老师,可将不收“谢师礼”、不赴“谢师宴”作为一种自觉,提前向学生声明;作为学校,更应该推介文明谢师的新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双手谢师恩,一张亲手做的贺卡、一条自编的短信等、一段转发的微信等,都一样能表达敬意。

  总之,学子们或走进高校,或走上社会,简单的搞个“谢师宴”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其“谢师宴”的动机与形式,千万不要让纯洁的“谢师宴”偏离了本源、变了味道。

更多

热门关键词:高考 教育 袁文良 谢师宴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