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 列表

蒋孟峥:把握好“观”与“摩”的关系

2022-08-30 16:18:3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只观不摩,对待学习交流切忌形式主义。观摩人员应当把握好每一次出去观摩学习的机会,不能与跟团游中“上车睡大觉,下车拍照片”的旅客们一样,抱着看风景、凑热闹、摸摸鱼的心理...

  作者:蒋孟峥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观摩一词出自《礼记·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意为观看彼此的成绩并互相学习研究。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组织观摩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要想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绝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仅要扎实运用领导前辈们总结的宝贵经验,也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在观摩中对标先进,查找自身差距,拓宽工作思路,改进自身不足,补齐工作短板。

  只观不摩,对待学习交流切忌形式主义。观摩人员应当把握好每一次出去观摩学习的机会,不能与跟团游中“上车睡大觉,下车拍照片”的旅客们一样,抱着看风景、凑热闹、摸摸鱼的心理走马观花,将外出观摩学习当做免费旅游参观,观摩人员不仅要展示风采,也要听取意见建议,利用好观摩这一再提升、再进步的契机。观摩绝不能流于表面、形式主义,观摩人员要做到反复思考、充分吸收、深入揣摩,将观摩点学到的工作思路和先进做法与我们工作实际和工作经验紧密结合,保证其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具备可行性、适用性、实用性,拿过来后切忌囫囵吞枣,应当反复“咀嚼”,等嚼烂了再咽到肚子里,让别人东西的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只摩不观,对待他人经验切忌拿来主义。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有时会存在”网络观摩”的现象,不像现场观摩那样面对面实地交流,而是仅仅通过互联网查查资料、看看照片,往往也只能查到只言片语,不能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在进行了一场“网络观摩”后,对待他人经验全盘拿来主义,在没有综合考虑是否适合当地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其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将不适合当地工作开展的做法强加到自己的工作中来,结果导致虽然“摩”了,但是“摩”不好、“摩”不透、“摩”不精。“观”在前,“摩”在后,要是想“摩”,首先得“观”,观摩和现场是密不可分的,观摩人员必须要做到走出去,在认真聆听学习各观摩点创新党建活动的经验介绍,同时通过相互交流、虚心请教,在与其思想碰撞中理清工作思路,激发工作热情。

  只观不摩或只摩不观显然都不可取的。“观”学习找差距,“摩”借鉴增实效,观摩人员既要走出去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学以致用。最好是能在其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创新,找到一条新颖的、实用的、可靠的符合当地实情的能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好路子。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清醒认识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抓实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培育党建亮点,要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水平,勇于探索创新,坚持常抓不懈,学会借力用力。要在一次次观摩活动中,统一思想认识,找准方向定位,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系统谋划推进,共同努力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出成效,创出亮点和品牌,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更多

热门关键词:观摩 关系 作风 蒋孟峥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