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周志宏:“征信修复”骗局须法治利剑戳穿

2023-05-09 09:27:0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无独有偶,广陵区一位年轻人遭遇了类似的骗局。近日,小吴(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银监会工作人员,称小吴曾在学校开通过校园贷未及时注销,已经影响征信。小吴未开通...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江都徐女士(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联工作人员,称其在京东金融的贷款有问题,不进行修复将影响到日后申请贷款事宜。徐女士信以为真,点击对方发来的网址,登录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询问在线“客服”如何操作。谈及修复征信,“客服”发来一份假的征信报告,告诉徐女士要将其名下信用卡、微粒贷、京东白条等APP里的钱全部贷出来,转到指定银行账户,才能消除不良征信记录。急于“修复征信”,徐女士不假思索地按照对方要求,在上述APP中操作共计获得贷款117000元,并全部转入对方指定账户。对方再也不回消息,她才意识到被骗。徐女士焦急万分报了警。(扬州日报5月8日)

  无独有偶,广陵区一位年轻人遭遇了类似的骗局。近日,小吴(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银监会工作人员,称小吴曾在学校开通过校园贷未及时注销,已经影响征信。小吴未开通过校园贷,对方解释,“你的信息泄露了,别人用你的身份开通过校园贷。”对方要求小吴向指定账户转账,称会返还给小吴,通过刷流水修复信用。信以为真的小吴意识到被骗时,共损失14万多元。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维权咨询”等旗号,通过非法渠道收集个人信息,进而骗取他人财产,多地已有市民因轻信“修复征信”而损失惨重。

  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换言之,只能对征信数据进行纠错更正,而根本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一些不法分子偷换“征信修复”与“信用修复”的概念,利用一些人急于删除个人不良征信信息的心理,设下多种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逾期铲单”等为噱头的骗局,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在“征信修复”骗局中,骗子常用的套路包括,通过收取服务费、骗取贷款、骗取信息等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先是发布花钱就能修复征信的虚假消息,收取受害人高额费用后失联,或者让受害人编造虚假理由去无理申诉;继而,不法分子冒充银行、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谎称被害人的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需要消除不良记录,不消除会影响个人征信;或者称被害人之前有网贷、分期记录,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以可以帮助注销账号消除分期记录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更值得提防的是,在修复征信过程中,不法分子会堂而皇之地让受害人提供征信信息、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隐私信息,而后再通过贩卖个人信息获利。

  据报道,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这也就明确告知人们,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说法。所谓“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不过是不法分子布下的诈骗陷阱,对此,警方须加大查处力度,依法戳穿“征信修复”骗局,对利用“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实施严厉打击。市民更须提高警惕,接到此类陌生电话,要保持冷静和清醒,别轻易被陌生电话那头的花言巧语和胡言乱语所唬住,可与家人商量或向警方报告,以免上当受骗。

更多

热门关键词:征信 周志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