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向秋:五一看风景不能在用车上“乱花迷眼”

2019-04-28 14:44:01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公车姓“公”不姓“私”。党员干部违规使用公车,是一种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的行为,影响范围广,容易造成恶劣的官场风气,滋生享乐主义,甚至为贪腐违纪提供温床。中央八项规定...
  作者:向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晚春时节,初夏之际,气温宜人,风景迷人,正是外出游玩的大好时光。经过调休之后,今年五一放假共计4天,比以往要长,为人们外出尽兴游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想必有不少人已经开始计划驾车踏青出游。但出行之前,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警惕,公车姓“公”,一定要严守公车使用管理规定,切莫越了公私之界。(4月28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公车姓“公”不姓“私”。党员干部违规使用公车,是一种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的行为,影响范围广,容易造成恶劣的官场风气,滋生享乐主义,甚至为贪腐违纪提供温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后,全国违规使用公车现象明显减少,“车轮上的腐败”行为有所收敛。
  “树欲静而风不止”。应清醒地看到,当前,违规使用公车现象虽然大有好转,但并未绝迹,而且较以前更隐蔽,形势不容乐观。除了常见的公车私用问题外,随着车改力度加大,诸如“私车公养”、违规借用下属单位公车、违规租赁社会车辆等新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
  一些党员干部对公车情有独钟,违规使用公车屡禁不止,从原因上分析,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公车私用没有把公家的财物揣进个人腰包,问题应该不算大;二是占便宜心理作祟,把公车私用过程中产生的加油费、维修费、停车费、过路费等一切费用,全部交由公家报销,个人不用掏腰包;三是心存侥幸,把公车当成是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认为违规使用公车被查处的概率小,风险不算高。
  违规使用公车闯了“纪律红灯”。近年来,各地在查处违规使用公车问题上,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机制,抓住重要节点正风肃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社会监督上,由于许多公车在车身显著位置喷涂有公车标志和监督电话,群众一眼就能看出它姓“公”,发现不对,打个电话、发个邮件便可轻松完成举报。在运用科技手段监督上,许多地方把公车使用、油料消耗、发票报销纳入网上平台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发现违纪线索、固定证据,让违规使用公车问题无处遁形。事实一再证明,党员干部在违规使用公车问题上,无论耍什么花招,无论手段有多么高明,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益,都有被发现时候,终究逃不脱被严肃处理的命运。
  五一是正风肃纪的重要节点。党员干部外出看风景,放松调整,本是正常的事。但在车辆使用上,不能被乱花迷眼,不能被浮云遮眼,要坚决打消违规使用公车的念头,避免成为顶风违纪的反面典型。

更多

热门关键词:纪检 反腐 车辆 向秋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