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学沙龙 > 列表

过麦

2018-05-27 10:12:2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他说:“一亩地补贴七十,听说以后要九十了。六亩地五六百元,用不了。上边儿直接打到卡上,不经村上的手。他们想扣也扣不着!”...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唐·白居易

  三弟从农村老家来,我关切地问起过麦的事。

  他笑笑说:“现在过麦很容易,一天就过去了!”

  看到我疑惑的眼神,他又说:“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把麦粒儿拉回家。还有的想晚收点儿,直接入仓。”

  我问:“要排号吧?麦子说熟都熟了,有那么多机器吗?”

  “有!咱那庄四五台哩!想多咱割就多咱割。”

  “多少钱一亩啊?”

  “四十块钱一亩。”

  看到我忧虑的眼神,他又补充说:“国家给的钱用不了。”

  我问:“什么钱?”

  他抬头看了看我,仿佛怪我多问似的,说“补贴啊!”

  对!我应该知道的。

  他说:“一亩地补贴七十,听说以后要九十了。六亩地五六百元,用不了。上边儿直接打到卡上,不经村上的手。他们想扣也扣不着!”

  我想,现在真好!想想以前,过麦像过鬼门关似的。

  割麦子累折腰。趁好天,太阳越毒越要往地里跑。争秋夺麦嘛!“六月天,孩儿面”,过麦好闹天,万一突然来场雨,麦子就瞎老了!多时辛苦一水漂,哭都来不及!

  割起来,不穿衣服晒的肉生疼,一晌下来就得脱层皮;穿个小褂儿,或者男人披个包袱皮什么的,一沾身就溻的呱呱的,根本不是人干的活儿!自古没有不怕的!

  还有捆麦个儿,扛牛腰似的麦个子装车,毒毒的日头下,大汗淋漓,麦芒一扎,奇痒难忍,也够受的!

  再说打场。不等麦子熟,就要硌场,就是几家联合起来在村边儿上留出每年用来打场的一大片空地,不种任何庄稼。每到快过麦的时候,就几家老少出动,清理杂草,松土,整平,然后先用牛拉了石磙转圈儿压一遍,然后泼水,叫泼场。

  一般要从很远的地方用水桶挑来,也是壮劳力的事儿!泼完,等洇实好,上去不沾脚了,再铺上麦秸,用石磙轧,叫硌场,一般是头一天傍晚泼场,第二天一早儿硌场,硌到半晌,才能吃早饭,一停,干了,就硌不好了。水少,洇不透不行,太干了也不行,就硌不好了。必须是湿的。

  有时候,硌完场,夜里下了雨,就要重新硌。

  硌完后,场上成为一个硬硬的光滑的平面儿,就算做好了。把麦个子拉来,垛到场边,等好天儿时,早晨摊开了晒多半天,到下半天夕打,就是用牛拉了石磙轧。在晒的期间,也不停地翻动,晒的越干越好打。

  都轧过来后,用木叉翻动一遍,再轧。最后把麦秸挑起来,堆到一边,把下边的麦粒麦糠堆起来,等有风的时候再用木锨扬。

  扬场可是个技术活儿,不是谁都会扬的!第一是要把握风向,第二是要把麦粒向天空撒匀,白鹤亮翅儿似的。刷刷刷!一大堆麦子扬出来了,粒儿是粒儿,糠是糠,清清楚楚,装袋子就是!不在行就不行!

  我曾经扬过一次。因为,当时找不到好扬家,我看风又好,以为没什么,就自己动手扬起来。没想到,那么麻烦!先是把握不好风向,总往自己身上落,麦芒子落了一头一身,逗得妻笑得前仰后合;再是扬不出去,模仿人家那样一出锨,不是一长溜,就是落下来一大堆,麦糠刮不出去!

  妻子笑着奚落我:“算了吧!看着怪能的,白瞎!等找个人扬吧!”我一时性起,坚决要扬好!一边自我解嘲地说:“三百六十行,就数上学难。我就不信,上学能上好的人,会扬不了场!”妻子说:“隔行如隔山嘛!”

  找不到人,我还是扬。慢慢地像那回事儿了,不往身上落了,也不能撒成片了,但扬来扬去,麦糠麦粒儿总是分不清楚,还是真不容易!不像割麦子,只要豁出晒,豁出腰疼去,割得快点儿慢点儿能将就;也不像担水泼场,只要不怕膀子压红压疼,就行。

  最后,还是邻居大哥,拉麦子回来,看我作难,接过扬锨。三下两下,就扬完了,粒儿是粒儿,糠是糠,清清楚楚!他行!原来生产队时当队长,种庄稼行家!干哪样活儿都在行!我感激地夸他:“大哥,你真厉害!”

  不爱说话的他,赧然一笑说:“教书,我更不胜你哎!”

  再后来,用脱粒机打麦子,快点儿,也好不到哪里去。更遭罪!

  机器一开,拉麦个子的,运麦个子的,往机器里送的,扒麦粒的,运麦秸的,垛麦垛的,环环相扣,谁也不敢丢松,一会儿就累得喘不上气儿来!

  特别是机器跟前往机器里送麦棵的,从机器下边往外扒麦粒的,尘土爆的睁不开眼,嘴里爆的满是泥,只好用一个小手绢儿蒙住嘴,像带口罩儿似的,或者干脆就戴一个口罩儿,一出汗,满脸满身是泥,根本认不出是谁!鬼似的!一场下来,累个臭死!一般都是找全场最壮的男人干,打完后,眼里,鼻子里,全是泥!挖不完!特别是嘴里,吐来吐去总是黑痰,非得到场边水坑里一跳,才能洗干净。

  当然,这都是从前的事儿了。后来,我混到可以按政策带家属的资格,妻子转了非农业户口,每到过麦,学校放假,还回去给在家务农的三弟帮过忙。再后来,进了城,到过麦时,就只是买些肉啊菜啊什么的带回去,因为,过麦期间,农村集市就停了,也没空赶集。去了,不让我们干活儿,说是你们干不一会儿,别再闹那一身土一身泥的了!俺慢慢干吧!时间长了,我们年纪一大,就不回去了。只有一掀日历,才忽然想起:“哦!农村过麦了吧?”仿佛与世隔绝似的。

  这几年,听说农村政策好了,先是免了农业税,几千年的皇粮国税不交了。记得小时候,对门的记婶子。穷得要饭似的,还经常说:“种地不拿粮,晕头百姓”,知道不管哪朝哪代,交公粮,就是交爱国粮,是天经地义的!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儿!无法儿想象,记婶子如果活到今天,会高兴成什么样子!不交税还要给补贴,就更是没想到的!

  这两年,发展更快!万没想到,过麦竟成了那么轻松的事儿!不动不摇,麦粒儿就进仓了!

  小时候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种地用拖拉机,收麦用收割机,就是共产主义!”这就到了吗?

  看到我惊奇的样子,三弟说:“还有你更想不到的哩!收棒子(玉米)也是直接收粒儿,进仓!”

  啊?穗儿高低,大小不一样,那怎么收啊?我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以后想象不到的事儿还多得是!现在是真好了!

  老百姓就是秤!

  不管还有多少不如意,有多少气人的事儿,或者说,有多少事需要完善,需要解决,需要处理,比以前好了!这是事实!

  过麦,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者简介:李民增,男。聊城诗人协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发表,散见于多种报刊。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散文获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更多

热门关键词:过麦 聊城 李民增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