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列表

周芊利:秋分时节诉我与“三农”的七年情

2023-09-20 04:26:2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傍晚时分,饭后闲来无事,沿着田边走去。风吹稻浪,稻香扑鼻,好一幅金灿灿乡村振兴“丰”景画,让我不禁回忆浮篇。...

  作者:周芊利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傍晚时分,饭后闲来无事,沿着田边走去。风吹稻浪,稻香扑鼻,好一幅金灿灿乡村振兴“丰”景画,让我不禁回忆浮篇。

  相遇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做“三农”热爱者。

  2017年2月14日“情人节”是我们故事开始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遇见你时的我既有进入新单位的确幸,也有“领任务”的激情。我在整理旧档案中看到:一张张泛黄的寸照上是奔赴“三农”的那群“年轻人”,一行行工整的钢笔字迹书写出艰苦奋斗的“那些年”,一本本厚厚的工作簿记录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成果。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在田里、土里、山里,被冠以“田博士”“土专家”的光荣称号。选择、传承、扎根,他们引领着我们,继续“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奉献三农”,在成就自身梦想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共同编织着“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丰”“景”图。相遇在我们的“青春年华”,热爱便是顺理成章。

  相知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做“三农”传承人。

  一万多年前,中国的种植业、畜牧业就随新石器革命诞生。“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秦国能统一离不开农业领先。司马迁《史记》曾记载:“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从古至今,三农工作一直是国策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三农”发展不只是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一脉”相承。我们要在“知农”“懂农”“爱农”中接续前人“强农有我”的脚步,确保“三农”各项政策“落地生花”。要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让更多“田博士”“土专家”因地制宜指导发展特色产业。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逐步实现“科技兴、产业强”农业强国,保证现代化强国“三农篇章”稳步推进。

  相守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做“三农”守护者。俗语有“7年之痒”一说,但我却与“三农”越发难舍难分。这7年“农民”如“吾师”:农民常年埋首于田间地头、日复一日辛勤耕耘,教会我“实干”之义,关键是实。这7年“三农”如“吾友”:非洲猪瘟爆发期蹲卡点守关卡,新冠疫情时期下乡动员群众接种疫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路上总有我们“并肩前行”的身影,“你好,我才好”。这7年“三农”更似“恋人”:我们在日常繁杂“家”务中“互诉衷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小事”中涵养敏锐的“眼力劲儿”,解忧、纾怨、暖心,时常在责任与真诚中“相拥”。哪有什么“痒”,我与“三农”相守不过才2410天,仍是“农界”的“初生牛犊”,身边不乏数十载、二十载甚至一生都是“三农人”,为“伊人”愁、为“伊人”喜,这就是把平凡的“三农”工作做到了“心上”。

  稻浪中、麦田地、果园里是我逃离喧嚣世俗的避风港,是“三农”给我的“世外桃源”,我在这里找到“颜如玉”“黄金屋”。但我更愿意化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洪流”中,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在广袤乡村书写现代化“三农”新答卷。

更多

热门关键词:秋分 三农 周芊利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